花生能提供多少年的境外食物影响力支持,现还是未知数。</p>
王齐一边关注着温度、气压平均值的变化,一边盯着相关的低温实验结果。</p>
为了确保能拿到足够可靠的结论,部分实验被交给凤凰大学农科系去弄。</p>
农科系相比魔法学院奥兰教授团队,缺点还是挺多的,没有相应的设备,他们没办法单个温室内创建多个温度有差异的恒温区。</p>
优势就于人多,能同时照顾几百个小温室和上千的实验室植株,奥兰那个团队是个兴趣组,给他们这么多资源,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记录信息。</p>
实验室的进度和野化实验的进度一样,大体两个半生长周期,总计尝试20余种恒温或组合温度的情况。</p>
按照一个花生种子,发育出30个的最低标准算,实验室株保持产量的最低恒温温度为14度,生长周期被拉长到122天。</p>
14度算是个比较低的温度,很多主粮作物这个平均温度下都容易出现空果等减产情况,神树花生这类设计出来的作物还有一定优势。不过与降温预期相比,14度都仍然太高,降温后野生环境很难达到这个水准。</p>
勘探探险队对未来气候的推测,还有三到四年时间,周边这片从来没见过雪的地区就会有较为频繁的降雪。</p>
这雪是分季节降还是全年随机出现,暂时还没办法得出结论,就算去咨询预言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他们也做不出如此细节的预言。</p>
只要一降雪,甭管浮岛下层的石头温度保持的如何,地表温度都顶不住。</p>
所以农科系针对花生的野化需要,以环境冰点预期为主。</p>
冰点恒温与夜间冰点白天零上的两组实验里,花生并未完全绝收,前者生长周期135天,种果比1比10,后者周期133天,种果比1比13。</p>
正经草本冰点都不发育了,这个表现应该算是相当不错,花生会因此额外获得几年的主要食物地位。</p>
额外的年份,主要来自于地下温度和地表温度差,浮岛整块大石头降到冰点之前,地下温度会有很长时间比地表高,所以下雪后地表温度都会冰点附近徘回,不会一直降下去。</p>
另外还有一组严酷环境实验的结果值得关注。</p>
零下30度恒温室。</p>
超低温恒温要求植物至少有希望接触到液态水,花了很大功夫设计,还找了魔法学院帮忙,最后做到土层下30厘米为冰点。</p>
实际环境温度降到这个水平并维持半年以上,冰点大概率会探到地下两米,但那样的实验环境对花生而言完全没有意义,它的根系都扎不到那么深。</p>
严酷实验中,花生有两个新情况。</p>
一个是种子法发芽,另一个是将已经发芽的苗株移栽至实验室,花生会还原神树的耐寒力,仍然能维持1比8的种果比,周期上也没有拉得特别长,到植株萎缩为止的周期150天内。</p>
也就是说如果王齐给花生再迭代一下,让它的根系更深,它是能够顶着酷寒环境生长的。</p>
不过那个温度下,根本没有活跃昆虫传粉了,需要人工干涉,既然都人工干涉了何不集中种植,至少温度环境能好得多。</p>
到这里问题就来了。</p>
王齐弄花生的目的,是通过一种法被集中控制的食物,确保境外最低工作收入水平不要过低,以此抑制产业外移倾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