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电话(2 / 2)

下午放学后,秦放歌带上吉他先回家一趟,然后再去和父母汇合吃火锅。

这回倒是没人再来堵他,秦放歌也趁机打电话,光燕京那边,需要他表示的妇女同志就很多。

他先给邓红梅教授打电话,接到他电话祝福的邓红梅很开心,因为秦放歌没有忘记她。

当然,开心之余,邓红梅也跟他讲起他先前录制那两张cd的事情,还说她已经将快递发出来了,估计这一两天就能到他手上,让他注意查收。

从燕京到江城的快递,还是需要好几天时间的,秦放歌也不着急,但还是谢过邓红梅,因为是她出面出钱给他录的这张cd。

然后,邓红梅也兴奋地说起华夏音乐学院内,对他这两张cd的高度评价。钢琴系就不用说了,秦放歌的演绎简直完美,能让邓红梅点头表示认可,本身就说明了他现在的水平,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尤其是秦放歌弹的那几首钢琴演奏会上经常会上的曲目,因为有了对比,钢琴系的教授们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在夸奖秦放歌已经有世界一流钢琴大师的水准的同时,他们也都恭喜,羡慕甚至是嫉妒,邓红梅有这样的识人之明,抢先一步,把秦放歌收到她门下。

邓红梅说起作曲系那边的反应,就更激动兴奋。

在音乐学院里,作曲系的教授学生们不说行为上,但在心理上,绝对是最为骄傲的,对其他系的也都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因为工作兴致不一样,他们是搞创作的,其他系的话顶多就是研究或者是演奏别人的作品。

但是,作曲系的教授学生们创作出来的那些作品,往往又得不到其他系的认可,除了学校自己举办的音乐会或者拿去参加比赛之类的场合,他们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没人愿意演奏。或许有的演奏者会给点面子演奏一下,但想要拿到国内以及国际舞台的音乐会上去,却绝对是痴人说梦。

邓红梅拿出来的cd里,尤其是秦放歌自己“原创”的那张cd,给了作曲系的教授们相当大的震撼。他们对作曲的难度有最深刻的理解,他们也会练习创作各个时代的音乐作品,平时给学生比如滕舒婷她们,布置下的练习作业就不少。但也没说谁,即便是作曲系教授们,能像秦放歌这样,创作这么原汁原味的曲子来。

还有教授感叹说,“听了这张cd,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些群星璀璨的年代”

是的,两三百年前,正是西方音乐的辉煌时期,各种风格的音乐家辈出,个个才华横溢,创作精力旺盛,给后人留下了大批宝贵的音乐财富。到现在,光是研究某一位音乐家的作品,就足以消耗一个人一生所有的精力。

而秦放歌创作的这些作品中,既有“音乐之父”巴德这样的理性作品,他的两首前奏曲和赋格就是最好的典范。到现在这样的时代,肯写这类作品的作曲家,已经是凤毛麟角,能写得这样优秀的,更是绝无仅有。除了天才,真的找不到其他的词来形容秦放歌的才华。

这些作品中,也不乏“钢琴诗人”路德的味道,那种潇洒浪漫中带着忧郁感伤。秦放歌的两首练习曲,不管是离别曲还是黑键练习曲,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他那丰富而又敏感的内心世界。

他的两首圆舞曲,小狗圆舞曲和杜鹃圆舞曲,需要更多的是,就是天赋。作曲系的教授学生们,不可谓不用功,可偏偏没能写出这样曲式结构简单,但却极度需要灵感的曲子来,也就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至于那首钢琴小品少女的祈祷,虽然不如前面几首曲子那么优秀,但也绝对算得上是精品。对初学者来说,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真正流传出去的话,说不定还更广。因为演奏的难度不高,又优美动听,不管是男生女生,都没办法抵抗这样的曲子。

邓红梅还开心地说起,作曲系的教授们在欣赏过他的原创作品后,也将作品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大开眼界的时候,也要他们学习他的作曲技巧方法。都差不多的年纪,秦放歌都写出这样的作品来,他们这些正牌作曲系的,是不是该更努力些。

这个秦放歌并不惊讶,作曲系的学生,受难者滕舒婷已经强烈声讨过他了。

当然,邓红梅也没忘记提醒他,切忌不可因此就骄傲自满。还关心起他的练琴以及创作状况,她认为每天坚持不懈地练琴,是最重要的。

秦放歌也就汇报了他这段时间的生活,每天都有练琴,创作的话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他仍旧(www.hao8.net)在努力去做。

邓红梅表示认可他的态度,也要他再接再励。

到家后,他还把他昨天创作的给母亲的曲谱,通过发给了邓红梅。至于流行类的歌曲甚至是钢琴曲,邓红梅并不太关心,秦放歌也就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