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大局(2 / 2)

秦放歌说不会,李若离就讲,“你肯定不在乎这样的小舞台,可对新生来说,却是相当难的的机会,也只有表现足够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登上这样的舞台。”

林宝卿她们也都点头,每年的新生数量虽然不多,可也有三百多个,让每个人都上台也不太现实,每人一分钟时间都得老长了。

“龙雪瑶应该要上台的,上次好像也是她代表新生发言的。”肖静茹八卦道。

林宝卿也跟着问秦放歌知道不知道,秦放歌说她有讲,李若离就说当初在军训动员大会的时候,她们就看见龙雪瑶上台的。

“老大应该最清楚,她们管弦系的,像这样的小提琴手,又拿了国际大赛的金奖,说起来都是蛮骄傲的。”李若离说,“学校网站应该都有新闻报道的,她好像是从附中升上来的。”

林宝卿说是的,“当初我们在附中的时候,就有听说过她的名字,天赋蛮高的,小提琴拉得也相当不错。”

肖静茹则问他,“龙雪瑶是不是让你帮忙创作小提琴曲的”

秦放歌说没那意思,他自己也就在军训的时候学了下,出来之后都没功夫练习。

“小提琴这样的乐器,学校就可以借的,你自己拿学生证去就好,只要不弄坏就好。倒不一定非得花钱去买”林宝卿倒是好心建议道。

肖静茹则呵呵乐,“秦放歌要是都买的话,估计工作室那边都放不下的。”

李若离也乐,“那得另外组个交响乐团才行,那人数可比我们乐团多得多了”

秦放歌说可以考虑去借乐器来玩玩,要他自己全部都买也不现实。至于搞交响乐团什么的,就更不现实了,别的不说,光人数都很难凑齐的。

先入校的林宝卿她们也帮着普及知识,说是华夏音乐学院的交响乐团,也曾辉煌过。不过近年来似乎不怎么样,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节目,最多也就是参与一些礼节性的音乐会。比如,邀请去某某音乐学院交流之类的。

肖静茹分析说是因为人员流动的问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每年都有学生要毕业,重新招新的话,对乐团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些曲子都要重新练习。再加上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一个个的学业本来就比较重,一起练习的时候本来就不多,每周能有个两三就差不多了。

所以,指望她们能演奏出特别好的水平来,也不太现实。

林宝卿也指出,学校交响乐团的管理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和指挥之间的矛盾之类的。

李若离则庆幸,“还好我们姐妹的乐团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事情。”

林宝卿说之前也有不少,“不过我们姐妹团结一心,都挺了过来,以后也会越来越好的。”

秦放歌则关心,“学校里这么多音乐会,你们应该也有上台的机会”

林宝卿却说不着急,“也没有多少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作品,等把这首曲子练好之后也不迟。”

秦放歌说可能等不到那时候,也关心,“如果得到学校认可的话,是不是机会更多些”

肖静茹说那是当然的,“不过有利就有弊,成为学校团体的话,就没那么自由,练习时间可能会增多,想要完全你那边的音乐工作,就没那么容易了。”

林宝卿说保持现状的好,“我们姐妹都不着急,你着急什么。”

秦放歌笑,“我只是说说而已”

李若离讲,“知道你关心我们的啦我们都会努力的,不过真的不急于这一时。”

可这会林宝卿又改口,“有机会的话,也应该会露一露脸的,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姐妹的魅力。”

肖静茹和李若离都嘿嘿笑着说好,她们这民乐团几个老大中,就林宝卿是民乐系的。不过她为人比较淡然低调,但在姐妹心中,地位还是挺高的。

然后,还是边吃饭边说事情。

音乐学院的音乐会还真是挺多的,像想音乐厅,几乎都是演出不断的。

既有学生会自己搞的校园歌手大赛之类的,也有优秀学生的独奏音乐会,当然,也有优秀团体的几重奏音乐会之类的。

此外,还有校外的名人大师来学校搞音乐会,近期就有国际上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马歇尔,以及华人中提琴演奏家王建的音乐会预告。

其他像是弹钢琴音乐会,独唱音乐会什么的,更是数不胜数。

而能和锦瑟华年一群女孩子的演出拉上关系的,就是燕京市每年都会举办的青年音乐会,到时候只要是优秀的乐团和个人,都有机会上台表演。

秦放歌支持她们去争取一下,而且他也有信心,“即便不上新曲子,我相信你们也能取得好成绩,打开知名度的。”

肖静茹和李若离笑得都挺甜的,她们学器乐的,主要的舞台还是在各类音乐会上,当然,要是能在国家大剧院或者是人民大会堂那样的地方,开一场独奏音乐会什么的,那就真的相当了不起了。

林宝卿是有这样的机会,不过她年纪还是有点小,而且为了完成姐妹们共同的心愿,还是选择和她们一起,这也让黄静她们佩服不已,坚决跟着她们一起走的缘故。

肖静茹说起来的,也是羡慕不已,因为林宝卿真的和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领导人有近距离的接触机会。至于上中央电视台这样的事情,对林宝卿来说,都已经习以为常。

林宝卿现在还是以大局为重,她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和姐妹们一起,把这个乐团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