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一次深入的交流(2 / 2)

听完他的介绍,安若萱也点了点头。纳米金属机器人到底有多么的强大,安若萱可是深有体会。在这艘飞船上,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机械设备离不开纳米金属机器人的维护,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设备离开了纳米金属机器人就无法运转。这个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此后是一个俄罗斯人接起了话,“你们叫我瓦西里就可以了,我是联合会俄罗斯分部下属的0011基地的首席工程师,参与了有关重力发生器的仿制和研究。另外,我也擅长有关动力炉的研究,这艘飞船上用的高性能聚变炉就是我设计的。”

对于这样一个大牛,安若萱是一点都不敢轻视。作为飞船的动力核心,那几组高性能聚变炉可不是谁都能拆卸检修的,其精密程度远超一般人的想象。虽然毛子发明的高性能聚变炉一直秉承着皮实耐用的优秀品质,但并不代表它不精密不需要维修。

接下来,在场的人都一一做了自我介绍,很幸运,所有人几乎都是在飞船相关设备领域的顶尖人才。当初那艘飞船调到俄罗斯就是为了加装重力发生器并进行各系统的融合测试,当时参与飞船设计和建造的各个负责人都在场,也差不多就是在场的这十六个人。

除去最先介绍的三个人,剩下的六个中国人分别是负责作物培养的植物学家张曼,负责多功能飞船设计和维修的徐伟,负责冬眠仓和医疗设施调试检修的王宁,负责电浆炮调试和维修的张建军,以及负责飞船整体结构材料设计的两位设计师李晓迪和赵刚。

剩下的两个美国人中,一位是负责飞船的量子计算机编程和维护的约翰逊。整个飞船上有两套主控系统,一套就是一个代号为天神的量子智能计算机,另一套是一个依附于泰坦甲虫大脑的神经智能计算系统,是由另一位美国人苏珊负责的。

最后剩下的五个俄罗斯人,有一位是负责武器系统主要是激光近卫系统的伊万,两位负责工程机器人设计维修的叶夫格尼和伊利亚。最后两位俄罗斯人安娜和安菲亚分别负责飞船上所有反重力系统的设计检修以及飞船上所有光子设备的设计检修。

在安若萱看来,有了眼前这十六个人,这艘飞船就基本可以稳定的运行下去。只要这十六个人不出问题,他们的旅途应该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最起码不会因为设备故障损毁而导致所有人都成为飘在太空中的垃圾。

“各位,”最后安若萱又说了话,“我相信在座的所有人都应该明白自己在这艘船上的作用,这艘船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竭尽所能的保护好这艘船,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十七个生命,更是人类最后的尊严和希望。”

听完安若萱的话,所有人的眼中都一亮。他们都不是普通人,他们的学识和素质决定他们拥有比常人更强的心理耐受能力。地球的毁灭已经成为事实,谁也无法挽回。当下,他们最重要的就是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