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梁羽生兄(1 / 2)

 金庸

我知道文统兄一生遭人误会的地方很多,他都只哈哈一笑,并不在乎,这种宽容的气度和仁厚待人的作风,我的确是远远不及,这是天生的好品德,勉强学习模仿也学不来的。

春节刚过,传来噩耗,梁羽生兄在澳洲雪梨(悉尼)病逝。在得到消息的前两天,我妻子乐怡和他夫人通了电话,还把电话交到我手里,和他说了几句话。他的声音很响亮,显得精神不错,他说:“金庸,是小查吗?好,好,你到雪梨来我家吃饭,吃饭后我们下两盘棋。你不要让我,我输好了,没有关系……身体还好,还好……好,你也保重,保重……”想不到精神还挺健旺,脑筋也很清楚的他,很快就走了。我本来打算春节后去澳洲一次,跟他下两盘棋,再送他几套棋书,想不到天人永隔,再也听不到他爽朗的笑声和浓浊的语言了。

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流了很多眼泪,拿起笔来,写了一副很粗糙的挽联,交给秘书吴玉芬小姐,转交梁羽生夫人:

痛悼梁羽生兄逝世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

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

同年弟金庸敬挽

如果他能亲眼见到这副挽联,相信他一定会很高兴。因为他一直都耿耿于怀:明明金庸是我后辈,但他名气大过我,所有批评家也都认为他的作品好过我。我和他同年,如他得知我在挽联中自称自愧不如,他一定会高兴的。他嘴里会说:你自谦,自谦呀,好像下围棋,你故意让我,难道我不知道吗?哈哈。

武侠小说之缘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他最初进《大公报》是做翻译(进《大公报》,最初往往是做翻译,我自己就是在上海考翻译而蒙录取的),当时的总编辑李侠文先生委托我做主考。我觉得文统兄的英文合格,就录取了,没想到他的中文比英文好得多(他的中文好得可以做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