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桃花庄(一)(1 / 2)

 一阵铃声而过,三个学生跑来道:“校长,考试完毕,我是六年级学生,有三个老师参加考试,一个大专生,一个中专生,一个高中生。第一个大专生给我们讲三道题,花了二十分钟,学生似懂非懂,第二个中专生花了二十四分钟,学生听不懂。第三个外地高中生用了十六分钟,全部学生听懂。第三个老师讲课欢快,奇巧,新颖,灵活,学生十分满意”。其他二个学生都一一向校长作了汇报。

校长道:“告诉同学们按制度办事,合格的随时来上课。”三个学生领命而去。

“老师,你是校长?这么年轻?你校招老师就这么简单?真是个创新。”

“客人,教学上课,教好学生,把知识传给学生,就必须选最好的老师,把学生放在心中的老师,会施展各种技巧,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传给学生,上课也是一种艺术,不但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心与心的沟通,理解,相印,三言两句,使学生一听就懂的老师。我校最大的特点,对差生不放弃,不抛弃,招最好的老师,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学生教好,让他们振作起来,充满自信,赶上和超过好班的学生,作为一个为民办学的老师,如果心里不装着学生,不采取好的教学办法,任其懒散,心灰意冷,没图上进,为师者就是祸国殃民,这就是犯罪。”“校长,有人找,在办公室等你。”一个学生报告道。

“对不起,就此别过吧!”校长和我握手告别。我漫步操场,一阵孔子曰:“吾欲共汝同游,汝意下如如何。”小儿答曰:“家有严父,须当敬之。家有慈母,须当养之。家有贤兄,须当顺之。家有弱弟,须当教之。家有明师,须当学之。何须同游也!”原来是一小孩在桃树下来回走读。我快步上前问道:“小朋友,你读书好认真。”

“叔叔,我在背诵孔子遇圣人的故事。”小孩又接着背诵,小儿答曰:“天下有高山有平地,崎岖不平,自然性,客观性。天下不可平也,平却高山鸟兽无依,填平江湖,鱼鳌无归。除却王侯,民多是非,绝却奴婢,君子使谁?天下荡荡,岂可平乎?”

“小朋友,你记得这么娴熟,朗朗上口的。”

“叔叔,我平时没有背书的方法,通篇读,效果不佳。是今天考试老师教了我们背诵的技巧和方法。一段一段地读熟后再背,我们试了几遍后,果然事半功倍”。

我告别了小孩回到老奶奶的家,两个孙子和奶奶还在讲话。孙子高兴对奶奶说,今天学校招考老师,录取的老师可厉害啦!三道较难的题目人家用了十几分钟就把差班的学生全部教会。放学后,考试的有个同学拿题目要我做,我想了半天做不出来,这个同学反而教会了我,就是六年级任我班的老师也未必在这么短时间里把学生教会,教懂。

上周听校长给我们开会讲:“不管是校长,老师,必须钻研课程,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好学生。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老奶奶,这个校规好!催发人人上进。”

“是呀!为民为教育,教育下一代,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一个老师都没有一点压力,没有事业心,没有责任心。一天上课走走过场,敷衍了事。这样的老师招来有何用?能教好学生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这个校规是为我们学生负责,心中装着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今后都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做贡献的人才。不给老师定下教规,就没有合格的老师,没有合格的老师哪有成才的学生?”

“老奶奶,你讲的很对呀!”

“是啊,桃花庄学校的教规,我们桃花庄的庄民都十分赞同,焦书记也很赞同很支持的”。

“老奶奶,那个校长是何许人也?”

“孙子忙答道:“那个校长可好了,他一有时间就教我们解题的技巧,还教我们唱歌,跳舞,玩游戏。没有一点校长的架子,只有大哥哥的风范,没有做校长的严厉。只有做兄长的责任和教诲,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十分尊敬他”。

老奶奶接着说:“这个校长今年二十四岁,已经连任三年了,他的能力,为人师表及各方面都得到全校师生和庄民的认同和贊赏。他上任以来,学校各方面在全县同行里皆年年领先。得到省教委的嘉奖,这个校长把自己的奖金全部分发给全体老师。他上任一年,对老师家属工作和生活极为重视,都得到了妥善安排。按他的话说要想老师全力以赴教好学生,必先稳定老师的心,老师才能全心全意用在教学上。他很善良,谦虚,礼让,他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他只要有时间,时常来我家坐,更惊喜的是,他来我庄才半月时,把我庄各家访了个遍,悉心听取庄民的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请求庄民对学校提建议,对每一个老师提要求,探讨怎样教好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他在几年的教学探索中得出一个结论,办教育,教好学生,关键在于老师,必须招考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为学生所想所急的老师。他精通各年级的教材,他教书方法奇特。不论哪个年纪的课,他上课不用看书一上到底,讲的头头是道。如讲故事一般,学生听得畅快淋漓,如食蜜糖。再难再复杂的题目,他只精确地几句话就能使学生开窍,思路油然开通,这道题难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解好此题,这道题难在哪里,最难的是哪一步,这时候他要求要学生集中一切精力听他,看着他慢慢地解答,最关键的每一步他讲的十分细致,生怕学生没有听懂,要学生提问哪里有疑问后,他又慢慢地一字一句再讲解,保证全体学生听懂,会做为止。他的课你只要专心听讲,即使反应慢的学生都会做题。他虽是校长,他兼课很多,尤其是五、六年纪的课程。他喜欢一天到晚上课,他感到很畅快,没有课反而有点失落,我劝说了他几次,你是一个校长,里外事情你都亲力亲为会累坏的”。

他回答说:“我趁年轻,有精神把知识传给学生,更因我是校长所以我的责任更重大。我不能离开学生,哪怕是一节课。

有一年教育局通知他到外地开会学习,参观须半月之久。他接到通知后没有去,把通知丢在一旁不再理会,我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向我解释说:“所谓的去外地参观学习只是一种变相的游玩手段,我不会贪图玩乐放弃学校的学生。假如我这样做,我会感到内疚和深深的自责,对学生有一种犯罪感。全校这么多学生等着我上课,如嗷嗷待乳的婴儿,娘离开婴儿娘痛苦,婴儿更受伤,虽有奶粉,有糖水,婴儿在饥渴下只是充饥罢了,哺乳时期没有好好的喂养,哪有健康的孩子。上课传授学生知识,课本的知识如链条一般都是相互衔接的。如果落下一节课,没有给学生讲懂,教了也是白教,听了也是白听。后面的知识就更难弄懂了,你老师彺下教,学生虽然在听,其实根本没有听懂,几节课被拖下后,就渐渐失去了兴趣,就干脆不想听,就这样学生产生了丟科,偏科现象,学生结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那个学生不想各门科都优秀?因为学生无法听懂你的课,怪谁?怪我们老师,上课没有把学生教明白。”

有一次,在我家里和我探讨差生的问题,导致差生的根本原因有二个,主观和客观,最关键是客观,说的是他亲身经历,有一数学老师是全校上课最好的,只要你听了这个老师一节课,使你终身不忘,就是最不爱听数学课的学生也会安静下来听这个老师的课,而且听得津津有味,很快地进入状态,一节课完了,学生还没有听够的感觉,回味无穷,原来不会做的题,经老师一指点,拿起笔就会做了,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他说他就是一位数学最差的学生,只因数学不好,导致总分低下,心里十分焦急,几乎有辍学的念头,正当他失去信心时,遇到了这个老师,太幸运了,这个老师仅仅教了他一年的数学,使他从全班倒数第四上升前三,毕业考试他以全年级数学成绩第一,得了一笔丰厚的奖金,这个老师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令他终身不忘,

他说:这个老师任他班的数学和班主任,全县举行几次数学竞赛。他班以全校的名义参赛,所有获奖的名次他班全囊括。这个老师年年获奖,后来升为校长,那时候他也?正好毕业了。他任校长后,经常这里开会,那里参观,学术交流。一个月下来,没有几天在学校,慢慢地成了脱教的老师,成了到处传经,开会,学术交流的校长。

??可惜,这位身怀奇妙教学方法的老师,再也没有时间把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可怜的学生年年盼,月月盼,天天盼。希望这位老师再上讲台,哪怕是上一节课,学生也会得到美好的慰藉,终身的回味。从此这个学校的数学成绩风光不再,得来的是传经,送宝,冠冕堂皇,空洞性的荣誉。后来他去拜访了他的恩师,这位校长对他说:说他也有苦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无奈啊!

所以说,外行不知内行苦,上面那些大人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教学,如何利用资源。更好地保护好教育资源人才,促使这些教育奇才大放光彩,施展他们的才华。”老奶奶道:“校长讲到这里感慨万分”,他说:“今天教育制度势在改革,不要再开会了,再考察了!让这开会的时间,考察的精力利用到教学上吧,把传经,送宝,这样的美誉送给自己的学生吧,把学习,研讨,这样的精神放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救救学生吧!

老奶奶道:“他讲这一番话情绪十分激动,显得十分不满。文静,善容的脸上写满了气愤”。

他在任教期间大胆地定了一套方案:

第一:若一个老师有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无论任何职,坚决不能脱教,必须任课,促使他更好发挥其特长,这是对人才资源的有效的开发利用,激励他更大的潜力,使能量达到极致。

??第二:开会学习必须在两假进行,开短会办实事,这个建议得到县教委同意,焦书记大力支持。

“老奶奶,这个校长是何许人也?”

“县城的,三年前也是来这里考试的,是焦书记的养子,是焦书记下乡到一家农户收养的,收养时他才二岁,焦书记过年时都带他到他父母家。听焦书记说他当时没有名字,他生父姓谢,他的父亲就给他取名叫谢恩,意思感恩焦书记”。

焦书记送他读书一直到师范毕业,毕业后来这里考老师,以第一的成绩被学校录取。一个月后才通知他来上课,他自告奋勇要教六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荣冠全县,二年后又以全校老师考校长的成绩直任校长。他任校长后制定创新一套教育改革方案,显出成效,得到焦书记赞扬。

我感叹谢恩是教革的急先锋,天下有这样的校长和老师,教育怎能不发达?教育怎能不兴旺?社会怎能不发展?社会的文明,历史的前进,在于教育的进步,文化的繁荣。

饭后征得老奶奶的同意,我进了老奶奶另一个孙子的房间,书架上,桌子上,枕头边也堆满了书。桌上摆着孔子的《论语》及《孟子》。近代学者梁启超曰:“《论语》如饭,《孟子》如药,人们在生活中必不可缺少”。

我翻开《论语》开卷第一篇,第一章孔子曰:“学习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有教无读”。有教无读是孔子办学的方针和原则,是他招收弟子的标准。他相信教育能够改变人,使之趋善远恶,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最称道的是孔子从来不以老师自居,而是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满腔爱心,有着接纳每一个弟子的博大胸怀,我们的谢恩校长不也有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和爱心吗?

孟子曰:“教育必以正,枉已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成为圣人和孔子并称二圣人,从孟子的言行里思想中重诚信、正气,都是孟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形成的。通过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也是给学生一种特别的教诲。这种方法是值得提倡的,多一句赞语,多一份夸奖,对一个学生是一种精神动力;也可能是开发学生人生金库的钥匙。

我看到《列女传》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纺织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以刀断织。孟子惧,问其故”。其曰:“子之庶学,若我断其织矣。君子学以立名,问以广其知,是以居以安宁,功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旦夕勤学不息。孟子害怕之极”。

孟子的学习刻苦就从此而奋,在古今孩子放学回来,做父母的只是问一句:“作业是否完成?课都上完没?考试怎样?其他不再追问深究,成绩好坏任其发展,能像孟母以刀断织的天下不会有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