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最喜欢的日子,除了过年就算逢庙会了。
家乡的庙会是农历三月二十四开始,一般从二十五到二十八是正会。
这场庙会是从何年何月传下来,又供奉哪路尊神,东方并不知道,直到现在就连大人们也不说清楚。不过现在逢会已不叫庙会了,叫市场交易会。尽管如此,也因种种原因这样的会也是三五年才举办一次,却没儿时记忆的那样热闹了。
每年逢会这几天,小学只上两节早读课,到上午九点放学,其余时间大家可以赶会。
先说看杂技吧。一般有两台杂技,历年是西街一台戏一台杂技,东街一台戏,北街一台戏,南街一台杂技。西街场地大,大型杂技一般先到,搭棚子,围栅栏,准备工作也得半天时间。
家里人都给小朋友们找好了票,只要放学回来,随时可以拿着杂技票进场去看。东方会叫上三四个小孩一起去,单独一人去玩,家长不放心。
拿了票进到场里,找个人少的地坐下。最让人难忘的是看空中飞人。有一个高大的架子在场地中央,架子最上端有个横梁,横梁能绕着顶端的柱子转圈。横梁上垂下四根绳,杂技演员就玩这几根绳子。
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倒立,最精彩的是一男一女各抓两根绳子,绕着中间那根大柱子旋转,真如同在空中飞舞一般,往往博得阵阵喝彩声和热烈的掌声。
除此之外还有赛马,五六个演员每人骑一匹马同时出来,围着场地赛跑,在赛跑中表演各种绝活。有的倒立在马背上,有的侧身在马肚子一边,从地上捡起撒下去的花朵,有四匹马并排跑,四个演员分别交换马骑。真有些惊心动魄,让全场的人为之叫好。
当然还有魔术表演,软硬气功表演等,真是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直到快结束时才发现,场内挤满了观众,外层的人如果不出去,里层的则很难挤出去。用人山人海有点夸张,用围的密不透风也不为过。
下午东方和小伙伴们又到南台看杂技,南场的没有西场规模大。大家没票,看有人从围的网子里钻,小伙伴们也去试试。有麻利的钻进去就躲到人群中,有反应慢的,被他们寻视的看见少不得撵了出来。
对东方来说钻进去只是一种顽皮了,已不是为了看表演,两场演的,大同小异。已不感兴趣,小朋友看看谁能钻进去,再钻出来而不让人家发现。直至在他们的怒喝之下,几个同学才哈哈大笑地跑开。
再说说看戏吧。东台人最多,自然也最热闹。往往开戏前要先打闹台,不知用锣鼓喧天形容是否恰当,看戏的人早搬了凳子伸长脖子等在那里了。
站在大人身后,自然没大家看的,站远了,又看不清长相穿戴。小朋友们是听不懂戏的,主要就为看热闹。怎么办呢?还用说,爬上戏台。
戏台全是木头架子搭的,上面铺的板子。板子下面距离地面有一米多,人能走在下面,木板全是用柱子顶着。
小朋友们会在戏台下,像钻山洞一样乱跑,等到开戏了就顺着最边缘的柱子爬上戏台,趴在横木上看。
眼前坐着吹鼓手,拉二胡的,敲梆子的,打锣的,看着他们那神情,大家心里充满羡慕。
总算开演了,什么青衣,花旦,老旦,老生,花脸,也分不清什么意思,就见一个一个出出进进,这方唱罢那方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