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这其实说的是一种错误的攀比心理。对东方来说,和那些优秀于自己的人比一比,找出自己的差距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道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初中时有几个同学东方还真的和他们比了一把,从今天看他们的昨天,的确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肖昆其貌不扬,但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很擅长数学。他个性开朗是班里学习委员,东方当时是班长,班主任会时不时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了解班级情况。
同时也会和他们谈心,分析他们两个的优势和不足。肖昆的字写的比较潦草,作文写的不太好,可他的数理化远远超过东方。
有一天预备前,聂老师把肖昆和东方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说:“教委给我们学校分了一个市级优秀三好学生,一个县级优秀班干部。到中招升学时,市级的三好学生可以加十分,县级优秀班干部可以加五分。这对你们将来升师范和中专说不定都起到作用。你们两个都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也差不多,这两个指标究竟该如何分,我想了一夜也定不下来。今天把你们两个叫来,让你们商量着解决。”
听了聂老师的话,肖昆和东方也都沉默了,他们也没想到天上会掉下来这么好的馅饼。一时两人相互看了看,不知该如何回答老师。
说实在的,在这样的荣誉面前,两人肯定都想要市级的,不想要的才是傻瓜。静了一会儿聂老师问:“你们想好没?”
肖昆看看东方又看看老师笑着说:“我要县级的吧!东方成绩好些,要个市级的考师范更有把握些。”
聂老师点点头说:“这样也好,最开始我也想这样分,东方你看呢?”
东方脸一红说:“其实我真的挺希望拿到这个市级荣誉,虽然我的成绩总体上没有肖昆好,但是如果有了这个指标,到时万一考不上,指标浪费了也挺可惜,不如给肖昆,对他来说希望会更大些。”
聂老师也点点头说:“也可以,肖昆你咋看呢?”
肖昆嘴一咧笑呵呵地说:“东方真不要,就给我吧,我一定努力给学校争光!”
“好,那就这样定了!”聂老师拿来两张表递给他们说,“现在就填,写完后报到学校,上午就得送到教委。”
两人很快写好,让聂老师看看。“好了你们上班里吧!不要乱说。”聂老师安排着。两人点头走了。
下午放学后打扫卫生,东方无意中把掉在地上的书捡起来。一本《中学生数理化》,上面有肖昆的签名“欲擒故纵,哈哈。”东方看了一眼又把书放到他课桌上。
肖昆不喜欢体育运动,也不热爱文娱活动,除了爱说爱笑以外,就喜欢演题,《数理化》、《课内外辅导》等他都喜欢,平时不是写就是算,有时也会抽空看会儿《红楼梦》、《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
东方喜欢动,这也许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整个中学阶段,他和肖昆一起比学赶帮地走过来,从没红过脸,彼此投桃报李不亦乐乎。
肖昆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他有个哥哥,家庭也不富有。因此学习很刻苦,每天早起晚睡。他生活简朴,却从不吝啬。别人没钱找他借,他很康慨解囊相助,别人没饭票了,他请客给别人买馍吃……
他是东方的榜样,也是竞争对手。两人在班里比成绩,明争暗斗,非常搞笑。
中招考试成绩出来以后,肖昆以超出分数线十分的成绩顺利地考进师范。而东方却以十分之差与中专失之交臂。也许这就是命运的有意捉弄吧!
另一位同学叫常非,细高个,清瘦的脸透着红润,长着青春痘,浓眉大眼,有点驼背,或许是经常趴在书桌写作业造成的。
他是刻苦学习的典范,那股劲头让东方佩服的五体投地。只要是白天打瞌睡,他便掐自己的大腿,要么像傻子一样站起来。有时吃个辣椒,直到辣得满面通红,冒汗了,赶跑了瞌睡虫才罢休。
不知他这种做法是跟哪位古人学的,人家映雪囊莹,悬梁刺股,最后学有所成。而常非是否也会如此呢?有人不屑一顾,但大部分人都挺佩服他。
常非在学习上时间抓的很紧,饭碗一丢就到班里学习。平时也不爱运动,所以经常感冒吃药。
有一次上体育课,大家都到操场站队集合去了,而常非却趴在课桌上写作业。等罗老师点完名就缺常非一个人没到,便对东方说:“去到班里看看常非把他叫过来,来晚了罚他在操场跑三圈。”
东方说:“他在班里写作业,不想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