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最最后一学期(1 / 2)

 寒假过的真快,又要开学了,明天一早就要赶往学校,母亲在家提前把东方的东西收拾好。

听说大姑从外地四女儿家回来了,过年时没去,现在父母让东方和堂兄一起过去看望一下。

中午十一点去的,到大姑家有十里路,东方和几个堂兄一起,各骑一辆自行车,带上礼品出发了。

中午在大姑家吃了饭,大姑留住不让回家,堂兄也不想回去,于是和大姑一起连同大姑的两个女儿小五小六,上地头麦秸垛给牛铡草。虽说这活不是第一次干,但也屈指可数。

东方只会按铡刀,堂兄往刀里喂麦秸,大姑她们负责运送。这喂刀活儿不好干,可这铡草全是力气活,一捆麦秸送上,大刀一落,咔嚓一声,要一刀两断,刀利了还行,刀要钝了,就费劲了。

好在不是一垛铡完,弄够牛吃两天的就行了。看看差不多了,就装车拉回家,铡刀往麦秸垛根子底下一埋就行啦,没人发现,自然也不会有人偷,反正过两天又要用。

吃过晚饭,天黑的很快,大姑去休息,堂兄让小五小六找扑克,几个人点上蜡烛打牌。天虽然有些冷,却无法阻止大家玩的热情。一直打到夜里十一点多,才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简单吃点饭,东方和兄弟们就赶了回来,因为开学,十点多要坐车去学校。

母亲给东方准备好了两个大包,一包是被子和衣服,另一包是杂货品,吃的用的全有。进城的三轮车,父亲早让人家来了,收拾停当就让东方进城搭车,总是说:“徒早不徒晚。”以前上高中时父亲也总这么催,好像到了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告别父母,坐上三轮奔城而去。就是那么巧,汪彤也在路边等车,今天是开学的日子,估计到车站还会有更多的同学,于是他们结伴而行。

从县城开往市里的大巴二十分钟一趟,人很多,路费也是平时的三倍,尽管如此还是挤不上车,从站里出来一辆辆都是满员,售票员还在门口喊:“抓紧上车了,高速直达火车站,上来就走,中途不停车。”

东方和汪彤手提着包进站等车,见那些拉客的车主西扯东拽的样子觉得很可笑,后来一想这哪是拽人呀,分明是拉钱呢。可走南闯北出门在外,不坐车又不行呀,生活呀,有时候就是让人很无奈。

刚进站门就过来几个人问:“到哪的呀?北都,上平,宁海,广山,全程高速直达。”

“我们到天元市。”

“今天咋这么多短途的呀?”

“听说开学了。”

“到天元的来来,上车就走,把包放到后备箱,好了,上车先买票。”两人被推着放好东西上了车。

车里已经没有空位了,售票员给汪彤找个位和另一女的挤到一起。然后找个小板凳让东方坐在人行道上。

人挤满了,车出站了,东方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天冷人挤挤暖和,可这车里空气有点让人憋闷。

车载电视放着香港爱情武打片,那些甜蜜的热吻镜头,惊险的武打场面,吸引着乘客的眼球。车厢内三教九流都有,古语常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现在看来已没有实际意义了。这每天车来人往,对面不相识,哪修的什么缘分呀。

一会儿有人从车前边挤到车后边,一会儿后边又有人走到前边下车,一路上也不得清静一会儿。好容易到了市区下去几个人,腾出软座了,东方找个空位坐下,把小板凳放到坐椅下边。

东方身边有个空位,汪彤挪了过来坐下。东方冲她笑笑说:“快到站了,也要坐一会儿软座,不然掏一样的钱,坐一路小板凳就亏大了。”

汪彤微微一笑点点头说:“就是,他们只管上车收钱,哪管咱们如何呀!”

车很快到站了,两人下来,在路口等公交,东方伸手去裤兜摸零钱,才发现口袋被划了,一百多块钱让小偷弄跑了,自己竟然没一点察觉。幸好生活费被母亲放到包袱里,要不全成小偷的了。

汪彤安慰一番,又给东方十块零钱说:“这小偷太可恶了,以后出门在外要多加小心!”

东方点点头表示感谢。回到学校东方帮着汪彤把东西送到寝楼下,然后告别回宿舍去了。

兄弟们都到了,寝室里好热闹,一个寒假没见,好像都吃胖了。大家见面问好,分享自己家里带来的特产。

“过来尝尝我带的鸡翅,造庆麻辣特产,我哥过年捎回来的。”潘胖子很热情,邀大家一起来品尝,果然味道不错,大家边吃边点头称赞好吃。

“还有我的东北正宗小粘糕,这是我二舅从哈里市捎回来特意弄点尝鲜,从家来时刚蒸熟的,不能存放快点来尝尝。”周舟笑嘻嘻地分给大家吃。

你别说,特产就是有特产的味儿,又香又酥,还粘粘的有点粘牙。具体什么配料什么工艺,大家是看不出来,只管好吃。

也不知母亲给东方带了什么?只记得家里也没有相样的特产。吃了大家的,也要看看自己有哪些可供分享的。忙打开包,找出塑料袋包裹的东西:一袋五香水煮花生,一瓶芝麻豆酱,两包火腿,十几个还有温热的咸鸭蛋。

东方忙招呼大家:“来看看有合口味的没?”

大家围过来看了看,尝尝花生,点头说:“这个煮的好吃!”

“反正也不多,放这儿大家分吃了吧!”东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