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客从何处来(一) 题外话:致书友(1 / 2)

 南方,南方!

如果“周牧”这个名字,不止简简单单只是一个回忆的符号,存在于最深层的意识里。只有在被人唤起,在睡梦中被潜意识折腾起来……的时候,还有那样明显的一丝震颤,下意识里会回头,会茫然找寻。其他的,又还有什么是具备存在的意义的呢。

但是同时,一个人,怎么也不会去仔细思考过,姓名对于他自己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些什么?同时,又还能蕴含了怎样的特别。

这一点,在他叫做周牧的时候,在那伟岸挺拔,脊梁如山的父亲——周平远,以那样郑重的表情告诉他,从今而后,正式上学念书,除了在家里呼唤的乳名外,另有一个顶正式的名字,要世间的人如此认真的称呼。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作为,或是被人称道或是被人唾弃,又或者寂寂然,泯然于众……

总之,这一符号就此将代表着他,越流长越多铭记的陪伴着走完一生。

那时候,他是感到如此的新奇和欢喜。

作为旁人来讲,很难想象,一个父亲,在对自己的孩子阐述乳名与学名这件几乎人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时,又怎会用到这样艰涩的语句。而在这些断言的后面,到底代表了的,又是谁的深刻和别样的隐情?

南方。

很多年以后,周牧或者称之为“十”的这个人,在追忆生命初始印象的时候,往上所能追溯到的源头,最清晰的画面,仅能止步于这个词语以及那山山水水所带来的实质意象。

在那个世界所纪元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在那底蕴深沉,雄狮惊醒的文明故国里。对于青年一代的召唤,特别是对周平远这样有着满腔热情、极大抱负的青年,最能唤起他们血液里的激昂基因的,便是“西部大开发”这一莫大的号召。

从地理方位而言,确实,那是西部之遥。但从实际的地域辨别,周牧和他的父亲,跨越过的却并非是丛山峻岭、是黄沙戈壁。

他们走过的旅途,确切来讲,是“渡”。

从渡过母亲的黄河,到渡过滚滚的长江……

渡过那些知名的,未名的河流湖泊,渡过朝霞晚雨。

舟楫往返,渡过的,是周平远,对脱离国家研究院事业的低谷,是他另创高峰的憧憬。

周家父子从此岸到彼岸,渡过一个时代,渡过一代风流。

当然,这一切,在彼时的周牧心里,是没有如此神圣或辽远的认知的。在他们踏足那片高原,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时。最让周牧感触深刻的,是那仿佛永远不会停歇的细雨和阵阵风鸣。

高原,如果没有风、没有雨的高原,将会是怎样的无趣。

旅途在走到九十九步的时候。周牧再也挪不动疲软的腿脚。梨花深处,身背沉重行囊的父亲,在那风尘满面的笑容里,神秘叮嘱他从此时此刻起,要认真聆听。

聆听什么?聆听那挂在大院墙头上的高音喇叭,也许就在即将到来的下一时刻,便会突然播报出“欢迎周牧同学。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可以想见,那一定会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对于一个跋涉了半个国土的孩子而言。

而父亲——周平远,那张平日里严谨的面庞突然舒展起来的温柔,更似乎印证了这一点。他如痴如醉的聆听着喇叭里传出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这样的歌曲。并在这充满激情的旋律中,更似乎在内心深处,为明天的到来而踌躇满志。

在周平远毫不吝啬的预支着也许明天才会到来的美好时。他却从未在意,他的一句不实之言,却使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名字,因为渴望,而从根本上,产生了绝对的认同。

周牧,一个抛离故土,跨越了大半国土,随父远赴边疆的小孩。在那样的年纪里,他未必能关注到生活的全部,但却不妨碍他,有着自己感触,有着自己的述求。

便在那一刻起,周牧是如此痴迷的盯着那架铝皮喇叭,期待在它宏大的声响里,在那字正腔圆严词正义呼唤出自己的名字来。

一天,再一天,一月,再一月……时间很快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