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毁石碑,安九娘出头(2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0 字 2022-05-21

大宋朝党争不止两派,而是分成若干派。为了个人的权力和利益,毫无底线的互相拉拢、打击、倾轧,在朝廷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搞得乌烟瘴气。

不管后世如何美化,党争无正邪,所有人都有罪!

狄青,从奴隶开始投军,积功升至枢密院事,相当于国防部长,是北宋最著名的将领,有功无过。

欧阳修在嘉佑元年七月上书请罢拙狄青,洋洋数千言,举不出一条罪证,反而称赞他“青之事艺,实过于人”、“其心不恶”、“为军士所喜”,任枢密使以来“未见过失”。

狄青有功无过,为何要被罢拙?因为狄青为人耿直,名望极高,却又出身低贱,抵制党争,为欧阳修、文彦博等人所不容,必欲除之而后快!

宋哲宗元佑元年,司马光为相,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王安石新法废除,恢复旧制。

宋绍圣元年章惇为相,又恢复熙丰之制,司马光一派变成了恶不作的奸党,贬逐出朝。

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当了宰相,又全部恢复绍圣之法,并立碑于端礼门,上书司马光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这就是元佑党籍碑,也是最后的定案。

党争的过程,就是在朝廷上扯皮,虚度光阴。

党争的结果,就是朝廷的大政方针朝令夕改。

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

旧政刚刚传达下去,结果朝廷上的那个家伙已经倒台,马上又有了新政。等到新政刚开始实施,朝廷旨意又来了,立即恢复旧政。

下面的官员一夕三惊,无所适从,动辄得咎。最后自然是劳民伤财,获利的是那些党人,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连从来不过问朝政的元佑皇后,也先后两次被剥夺皇后称号,又两次被册封为皇后,可见党争有多大破坏力。

苏轼得势的时候,连乡试都要考他的文章。苏轼一垮,以前的书白读了,必须重新来过。

如果你不小心引用了苏轼的文章,或者文中出现苏轼的观点,那就是欺君之罪。中进士就别指望了,能保住脑袋你就烧高香吧。

“我们家的两个小祖宗,应该不会如此无聊。”李宪已经有所判断:“我就纳闷儿了,究竟谁吃饱撑的,大半夜跑去把元佑党籍碑给毁了,这不是无事生非吗?”

萧芸娘听了李宪解释的党争经过,也有相同的见解:“这事儿涉及到当朝政体,只有双方当事人才会关注,和我们半点关系都没有,应该不是她俩干的。”

李宪想到了另外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明天就是腊月二十八,我要到青城寨庄园去一趟,这边的事情如何才能了结呢?”

牟长霞两眼通红,连眼泡都哭肿了:“今日事今日毕,女儿的事情都没有眉目,还有心情管其他的事情么?”

到了中午的时候,邹吉终于返回来:“公子,街上已经解禁,得到了最新消息。”

牟长霞一下子就跳起来了:“赶紧说啊,吞吞吐吐干什么?”

“大姊别着急,朝廷没有出告示,说明没有抓到人。”邹吉稳住了牟长霞才对李宪说道:“已经查清楚,裴鸾娇和凤儿的确被人救走,而且就在西南棚户区,是小手艺人集中的地方。”

“备——车!”

李宪刚准备叫备马,突然想起来在汴梁城骑马属于没有地位的武将,所以到嘴边上改成了备车。

过两座桥三条街,绕了一个大圈子,匠做区赫然在望。只不过现在已经是年关佳节,九佬十八匠也要过年,所以显得很冷清。

这一次铁骨朵亲自驾辕,一路上缓缓而行,浑身的感知力都放出去探查细微动静。

前面不远是一个丁字路口,有些百姓在那里探头探恼,铁骨朵赶紧低声招呼:“爹爹,前面似乎有问题。”

结果话音未落,前面已经传来一声娇叱:“昨日毁碑之事是我一人所为,和其他人无关,不怕死的只管上来!”

前面探头探闹得百姓顿时大哗:“哇,她是安石匠的妹子,安九娘!真没看出来,平时温柔贤淑的小娘子,竟然能够一个人对付五十名官军!”

铁骨朵勒住缰绳:“前面已经打起来了,爹爹,我们怎么办?”

“铁卫队四下散开严密监视附近的情况,把马车退回到原来的那片树林,下面的隔层立即收拾好,等我回来。”

李宪在车内把话说完,出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身穿短打扮的蒙面人。他不会轻功,只能爬到车顶上,通过一棵大树上了房顶,然后蹿房越脊向出事地点扑去。

这里都是棚户区,木板房一间连着一间,倒也不用担心无路可走。

拐过一道丁字路口,李宪终于看清楚了街道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