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无耻大夏(2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0 字 2022-05-21

没藏氏被满门抄斩,李谅祚当然不能要没藏皇后,当天下令赐死,第二天册封私通的梁氏为皇后。

十三岁的小皇帝李谅祚,能够有如此惊天妙笔,居然无人写出来,让多少文人墨客情何以堪啊?

敢于和皇帝私通,而且能够把前夫、公公灭门,梁氏能是个什么好东西吗?

册封皇后的圣旨一下,大夏国第二天有了一位新宰相——梁皇后的弟弟:梁乙埋。

紧随其后,梁皇后的大哥梁乙逋被封为大将军,统管大夏国的兵马,另外三个国舅爷梁永能、梁格嵬、梁讫多埋,全部掌管兵马。

不到一个月时间,整个大夏国已经变成了梁氏天下。

也不知怎么搞的,李谅祚居然在二十一岁就死在梁皇后的肚皮上,留下一个儿子李秉常,大夏国的第二位垂帘听政的太后诞生:梁太后。

更加古怪的事紧随而至,李秉常六岁登基,好不容易熬到自己可以主政,结果被梁太后和梁乙埋囚禁在距离皇宫五里之外的兴州。

经过大臣们拼死干预,梁太后和梁丞相只好把李秉常放出来,结果没多久突然死了,留下一个三岁的儿子李乾顺。

按说梁太后、梁宰相这一对兄妹搭档,可以控制三代皇帝,应该心满意足了吗?可事情刚好相反。

有句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鬼门关前悔断肠。

梁太后和梁宰相这对兄妹,居然自己对掐起来,梁乙逋这个大哥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居然要干掉自己的妹妹梁太后独掌大权!

梁太后一怒之下收回所有兵权,然后抱着小皇帝李乾顺出门打仗!

最后在皇族大臣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的支持下,梁太后逮捕诛杀梁乙逋及其家属。把哥哥一家杀得寸草不留,梁太皇太后终于安心了。

梁氏家族把持朝政也就算了,居然上演如此之多的血腥游戏,简直就是乌烟瘴气。大辽国作为大夏国的宗主国,主持基本道义是应该的。

大辽国道宗皇帝耶律洪基,也实在是看不过眼。如果今后所有朝廷的皇后、皇太后,都纷纷学习梁氏兄妹,那才真是糟了,此风绝不可长!

儿子杀父亲,妹妹杀哥哥,这还像个国家吗?梁太后擅权专恣一意孤行,终于让大夏国群情激愤起来。

现在正是显示自己伟大光荣正确的好机会,永安二年(1099),辽道宗耶律洪基派出特使到大夏国,赏赐给梁太后一杯毒酒了事,命李乾顺亲政,时年十六岁。

李乾顺经历了外戚干政的全部经过,也经历了疯狂残暴的血腥大屠杀,他觉得党项族的人种有问题,实在是太野蛮了,必须进行改造,全面推崇汉文化势在必行。

诏书特下:“蕃学馆”之外,必须设立“国学馆”(汉学),建立“养贤务”,由官府供给廪食,设置教授,挑选皇亲贵族子弟三百人全面学习汉人礼仪。

最起码也要明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基本伦常,今后的党项族必须像个人一样活着,而不是像畜生鲜廉寡耻。

贞观十二年(1112年),李乾顺正式公布按资格任用官吏的办法,除“宗族世家议功议亲俱加蕃、汉一等”外,对擅长汉人文学的士人“尤以不次擢”,给予特别优待。

武将和其他的人必须论资排辈,擅长汉人诗词歌赋的人就可以破格飞黄腾达,这是照搬大宋灭亡之策,李乾顺还忘乎所以,沾沾自喜。

御史大夫谋宁克任立即上疏,对李乾顺的重文轻武政策提出看法:“既隆文治,尤修武备,毋徒慕好士之虚名,而忘御边之实务也”。但李乾顺不予采纳,和宋徽宗赵佶一个球样。

几个人七嘴八舌,这么一段曲折的传奇故事说下来,把宫廷之中的卑鄙无耻、血腥凶残演绎到了极致,李宪听得一愣一愣的,半天都没缓过劲来。

不过,李宪毕竟是一千年之后的灵魂,当然明白一个重要问题。

李乾顺想让党项族一夜之间从畜生变成人,而且彻底改变人才选拔机制,这肯定要触动所有大世家的根本利益。

大世家历来就是国家的毒瘤,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就是祸国殃民的刽子手。

李乾顺想把这个毒瘤一刀割下,实在是异想天开了,起码有些操之过急,势必遭到强烈反对。

李宪心里很明白,这六个老家伙肯定不会闲得无聊,强行把自己弄过来听一段故事,其中必定有重大阴谋。

“诸位大人,我不过是个山野小子,对于朝廷之事一窍不通。说实话,你们都是大夏国赫赫有名的人物,为何会聚在这处山沟里,究竟意欲何为呢?”

这是心里话,也是李宪最大的疑惑,所以他问了出来。

嵬拓凌宁慨然说道:“我能在这里活着,真要多谢大宋朝刘平和石元孙这两员降将,更要感谢大宋镇海军节度夏守赟。不然的话,我父亲就算从大夏国逃出来,也没有安身之处。”

居然还另有隐秘,李宪觉得事情可能越来越复杂了,对这些人的目的更加怀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