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刘玄德一顾茅庐(2 / 2)

那人问道:“你是谁?”

“在下刘备。”

那人连忙说道:“我不是孔明,我是孔明的好朋友崔州平。”

刘备道:“久闻大名,今日幸得见面,能否耽误先生一段时间,备想向先生请教一下。”

崔州平可是个大名人,原名崔钧,他老爹可是当过太尉的,但是呢,他老爹这个太尉是花钱买来的,所以崔州平就有些看不起他爹,说他爹浑身都是铜臭味。他爹一边骂他是不孝子,一边要拿棍子打他,崔州平就跑了,离家出走了。之后崔州平便浪迹天涯,广交好友,曾与袁绍一起起兵讨伐董卓,他老爹也因此被董卓给抓进大牢,死在牢中。

二人便相对坐在林间的山石之上,关羽、张飞侍立在刘备身侧。

崔州平问道:“将军找孔明有什么事?”

刘备说:“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争战不休,我想求见孔明,询问安邦定国之策。”

崔州平笑道:“玄德公以平定战乱为目标,虽然是仁心之举,但自古以来这世道就是治乱无常。自高祖斩白蛇起义,推翻暴秦,世间便由乱而转为治。一直到哀、平年间,大汉建朝二百年,太平日久,有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又由乱而入治,至今又已经二百多年了。天下安定久了,就会干戈四起,这是天道运行的规律,不是人力能改变的。将军想让孔明来扭转乾坤,改天换地,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只能白费力气而已。将军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吗?”

刘备答道:“先生所说的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备身为汉室宗亲,便应当匡扶汉室,怎敢将这一切都交给天数与命运呢!”

崔州平便说道:“我就是个山野村夫,本来没有本事谈论天下大事,适才皇叔问我,我才胡乱说了几句,皇叔不要见怪啊!”

刘备道:“承蒙先生指教,先生知不知道孔明去哪了?”

“我也是来找孔明玩的,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

刘备知道崔州平也是个有才能的人,便出口问道:“能否请先生随我一同回新野?”

崔州平意识到这是刘备在招揽他,一口回绝道:“我这人闲散惯了,只想四处游玩,无意功名,以后有缘再见吧!”说完便施了个礼,走了。

其实崔州平不是看不上刘备,他对刘备这个人还是比较认可的,但他对刘备的志向不认可。他认为天下间有些事不是人为能改变的,自以为走上了一条可以改命的路,到最后才知是命运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崔州平在得知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更是长叹一声,说诸葛亮虽然投了个靠谱的主子,但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里,似乎他早已料到了诸葛亮的结局一般。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崔州平、诸葛亮、徐庶等既然能玩到一起去,那就说明他们都是聪明智慧之人。其实聪明的诸葛亮可能也看清了这一切,所以在刘备第一次和第二次去请他的时候,他都还在犹豫,不是诸葛亮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是以当时的形势来看,要实现刘备的抱负其实是很难的,历史潮流的发展岂是一个凡人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只是诸葛亮没有料到刘备竟会有第三次请他的耐心,他在刘备的诚意与坚持中看到了希望,他或许是被刘备给感动了,或许是更自负的认为自己能够成功。

崔州平走了,刘备与关羽、张飞继续上马而行。

张飞有些烦躁,嘟嘟囔囔地说道:“寻那孔明没寻到,却遇见一个臭书生,说了半天废话!”

刘备则有些感慨地说道:“这也是他们这么隐士的内心想法啊!”自黄巾之乱以来,有不少人对这个整天打打杀杀的世道厌倦了,便隐居起来,不想再过问世事。刘备自讨伐黄巾以来,奋斗了这么多年,回首往事发现自己对这个世道毫无改变,其实也有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