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双管齐下(2 / 2)

“但若是用得不好了,或者是他有别的想法了,那么……”

朱瞻垶的语气里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寒意,让朱高炽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事儿是儿子经手的,再加上他的上面还有老爷子,所以他倒是没有插手,也没有过多地了解这件事儿。

不过现在看来,儿子处理得挺好,而且考虑得也很周到,就连对方的性格都考虑进去了。

虽然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但这对于朱瞻垶这个年纪来说确实是非常的难得。

人的水平的确是有高有低,高的也的确是比低的好,但那也得看情况。

你不能拿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去跟三十岁的人相比,这没有可比性,孩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俗话不是说了么,莫欺少年穷。

虽然有些不大对味儿,但也是比较合适的了。

“建州那边呢?你是怎么跟你爷爷说的?”见大儿子早有准备,朱高炽也就不用提点了,转而把话题带到了另一个问题上。

“很简单,该杀的杀,该发去充苦役的就去充苦役,该带回来的就带回来。”

朱瞻垶波澜不惊地翻动着自己手中的史书,那是一本后唐书,里面有关于黑水靺鞨的一些记载。

“那些意图谋逆的上层人肯定是留不得的,这算不上是什么大功劳,最起码比不上爷爷御驾亲征的那一次,所以我就建议爷爷不要留了,直接在建州处理了就好了。”

“剩下的人中那些壮年若是有比较明确的反明心里也要处理掉,毕竟赵宋的例子放在眼前,我们不得不防。”

“至于那些对大明比较友好的壮年和孩子也得去奴儿干都司砍树挖地,若是他们能够顺利地活下来,并且这个过程中从没有表现出大明的不满,那么大明也会接纳他们。”

“滥杀无辜这个名头可不好,如果他们真的对大明没有恨意,那么就不妨打散到大明各地,这样一来既不怕他们再次联合起来反明,也不会落下一个残暴的名声。”

“至于女人就要带回来了。”

“上次北征的时候带回来了很多鞑靼的女人,但那些人实在是太浪费了,竟然卖给了秦淮河畔的花船,哪怕是多出来的也都被卖到各地去了。”

“想想我大明还有那么多的单身汉,这实在是太浪费了。”

“所以你想着分给那些未婚或者是丧偶的大明将士?”朱高炽直接用一句话说明白了大儿子的意思。

“没错。”朱瞻垶点了点头。

“当然了,这还得看她们自己的意愿,两厢情愿的事情自然是最好的,但若是她们不愿意,那也会被打散到各地,要是还不愿意……”

“那就只能证明她们不想在大明的统治下生活了。”

话说得很隐晦,不过朱高炽却很明白。

说白了,就是推动两个民族的融合,时间长了血脉就澹了,再加上在教育之下,不用多了,两到三代人之后就不会有太多浓烈的情绪了。

在这个时代,三代人也不过是三十来年的时间,而已。

不过说是这么说的,朱瞻垶可不是这么做的,因为他早就给柳升下过命令了,到时候要杀的人会远远地超过他这次说的数量。

只不过,并不是只有他自己想到这里了。

乾清宫。

“八百里加急,送到陈懋的手中去。”

朱棣拿着一封上了火漆的信,交给了他的贴身太监小鼻涕。

“是。”小鼻涕双手托着信封,动作虽然不大,但却以极快的速度退出了乾清宫。

“大孙子终究还是年轻啊,有些狠辣的事情还做不来,不过这也正常,毕竟才十三岁……”

“再说了,他那个面团性子的爹可做不来这种事,那不就是留给我这个老头子的吗……”

站在乾清宫的门口,朱棣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嘴里喃喃着。

现如今的朱棣已经满心都是希望了,在他的心中,更加辽阔的疆土、更加多的人口以及更加和谐的君民关系都近在迟尺。

他,马上就要达到,甚至是超越他爹朱元章所留下来的成就了。

为此,也为了大孙子的未来,他什么都愿意做,哪怕是这种杀伐过重甚至是有些伤天害理的举动。

不过这没什么,朱棣想得很开。

大孙子说过了,黄沙掩千古,功过后人说!

有些事情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后世肯定会有人说他残暴,但他相信也会有人说他是个英明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