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脑瘫多?不,是总有不信邪的(2 / 2)

“一个人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所见所闻,暹罗又没有亲眼见过我们大明,虽然从郑和的船队也能看出来一二,但夜郎自大的故事您不知道?”

“不对吧?我记得小时候您还跟我讲过这个故事呢。”

“呃……”朱高炽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夜郎自大这故事他的确是跟大儿子讲过,不仅是大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他也给讲过,但这不是一回事。

在朱高炽看来,这夜郎自大的故事主要还是教育意义,的确是有人会犯自大的毛病,但那也有个限度不是?

就跟螳臂当车一样,你见过?

“这傻子啊可能不多见,但这不信邪的人可有的是。”毕竟给人当了十三年儿子了,朱瞻垶哪还不知道老爹在想什么?

“就好像朵颜三卫一样,他们不也一直觉得我们大明不再是当初那个大明了吗?一直把我们当傻子逗着玩儿,在互市中捞好处不说还要到大宁城下放牧。”

“结果呢?还不是被一座京观给打醒了?”

朱瞻垶这话一说出来,朱高炽顿时就通透了。

是啊,当初的朵颜三卫不也是一样吗?难道朵颜三卫能当得第一个傻子,就不会有人当第二个?

“嗯,这事儿我跟垶儿的看法一样。”朱棣也开口声援自己的大孙子。

“在爷爷看来,这暹罗应该是看我们大明之前才出兵瓦剌,郑和船队回京又爷爷又给了众多使臣那么多赏赐,觉得我们大明快没钱了。”

“除此之外,交趾也是一个原因。”朱瞻垶也开口,给老爷子的话补充了一条。

“从永乐四年到今年的永乐九年,我们大明跟陈季扩等人打了五年。”

“五年没拿下一个交趾,虽然暹罗不见得看不出我们大明的忧虑,但用了五年没稳固一个交趾,估计就是这个原因让他们轻视了我们大明。”

听大儿子这么一说,朱高炽就更尴尬了,因为他就是之前主张不杀降的那批人之一。

现在,因为这么个事儿引起了连锁反应,朱高炽怎么能不尴尬?

不过老爷子可没有在意他的反应,而是一脸慈爱地看向了大孙子。

“垶儿有什么办法没有?”

朱棣就没办法吗?那纯属扯澹,永乐大帝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没办法,这话你听听就完了,可千万别信。

毕竟永乐大帝别的不会,打还不会吗?

只不过相较于直截了当的解决问题,朱棣现在更喜欢培养自己的继承人。

什么?你说太子?那还是算了吧……

“办法就一个,那就是打。”朱瞻垶的回答也没让朱棣失望,还是一如既往的强硬。

“虽然暹罗是从属国,但他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无疑是目中无人,没把我们大明放在眼里。”

“现在各国使臣可都在应天府呢,这事儿要是不处理好,我们大明天朝上国的面子也就没了,还拿什么威服海外?”

朱高炽闻言想要开口,但话到嘴边,最后还是收了回去。

大儿子说得对,各国使臣都在应天府呢,这种事情就算是大明这边可以封锁,暹罗那边是封锁不了的。

他们在应天府不会得知,但不代表着他们回国之后不会得知,到时候大明的面子丢得更狠。

这一仗是要打的,不仅要打,还得打得坚决,打得彻底!

就在朱高炽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硬气一回的时候,朱瞻垶的一句话差点没让他闪到腰。

“不过话是这么说没错,暹罗的实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很罕见的,朱瞻垶谨慎了起来。

“之前张辅跟陈季扩交战的时候听说陈季扩有象兵,而且就是从暹罗学来的,这个要重视。”

象兵就是大象骑兵,这个兵种比较少见,因为大象一般都在赤道这条线附近,再加上体型过大不好驯服,因此组织一支象兵队伍的投入要远远高于普通骑兵。

而且象兵不常见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发达的文明很少有靠近赤道的,这也是原因之一了。

后世在川蜀地区也发现过大象的化石,但那都是以前全球气温高的时候留下的,明朝永乐年间就已经逼近小冰河期了,川蜀哪有大象?

当然了,你要是非说勐犸象不在赤道附近生活我也没辙。

“象兵,这个爷爷也听说过。”朱棣也似乎是想起了什么,脸上泛起了回忆的神色。

“这东西要是冲起来的话速度可能不是很快,但冲阵能力很强,再加上骑兵在那边的地形上不好施展,这还真是个问题。”

“这个其实也不难……”听了老爷子的话,朱瞻垶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这笑容,让朱棣看了心喜,让朱高炽看了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