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皇太孙的鹰派教育(2 / 2)

但同样的,大明在打赢这一场仗后自己也会很伤,在还要编撰永乐大典、支持郑和下西洋的前提下,朝廷很可能会陷入一个不敢随便乱动的境地。

说得过分点儿,等那个时候,朝廷可能在发生天灾人祸之时连赈灾的粮食都拿不出来。

实际的情况加上名声所累,文官们的立场就不需要多说了,时间长了,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的想法和行为,他们甚至都不会考虑大明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做到什么样的情况。

以现在的局势来看,安南明年肯定能拿下来,甚至还能啃下原本暹罗的土地,而这边自古以来都是粮仓,一年三收的稻谷只有在少数地方能够做到,安南无疑就是。

奴儿干都司的开发也在进行中,虽然很慢,但却证明了是可行的,而且战争之后的俘虏也可以加快那边的开发。

因此,如果真打起来的话大明的情况或许不会太好,但也不会很糟糕。

“好了,你们先回去吧。”冷场许久,朱棣终于是开口打了个圆场。

“回头朕让人将安南收服的各部落情况以及奴儿干都司那边开发的情况给你们送去,你们都好好看看,然后再想想太孙今日所说的,再给朕一个最终的决定。”

“下去吧。”

“臣等告退。”黄淮等人面面相觑,然后一起行礼告退。

虽然朱棣说的不是很多,但他们也已经知道了朱棣的想法,这些话无疑证明了朱棣是向着朱瞻垶的。

事实上他们都不知道,也不了解这对祖孙其实早就对瓦剌的问题做好了打算。

“说的不错。”见人都走干净了,朱棣拉过大孙子一阵虎摸。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你这玩儿的挺好,而且压得最狠,给的枣儿也是最小的,反倒是让他们接受了。”

“其实孙儿对黄淮他们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该走的人都走了,朱瞻垶也就不再拘着了。

“黄淮他们还是很不错的,就是思想有些僵化,如果再提前个两年,那他们的想法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可现在不一样。”

“他们虽然不知道郑和船队远洋的真正任务,也不知道我们大明未来将会拥有什么,但就安南和奴儿干都司的收复和开发就已经足够让我们大明有足够的底气了。”

“互市的确是一个好法子,能够兵不血刃的暂时解决边境的问题,时间长了甚至还能够捏住瓦剌的命脉,但这都是不长久的。”

“互市是权宜之策,无论是对瓦剌还是对我们大明都是,但同样的,我们大明在休养生息瓦剌也是一样的,孙儿不想错失良机。”

“就像现在这样,我们的确是要开放互市,也要在互市的内容上加上一条羊毛的贸易,但却不能由着黄淮他们做决定,因为按照他们的想法那就真的只是互市了。”

“可孙儿想要用瓦剌的血肉滋养我们大明!”

说到最后,朱瞻垶的表情都有些变了,语气也变得有些恶狠狠的感觉。

但这让朱棣很高兴,因为这样的大孙子正对他的脾气。

“所以,垶儿你是想先不同意跟瓦剌交易羊毛,然后趁机压价?”

“对啊。”说到这里朱瞻垶就有些兴奋了。

“你看啊,因为这羊毛咱们大明连桑麻棉的种植都缩减了很多,为的就是保证移封草原的藩王有足够的收益,但瓦剌的加入无疑会让藩王的收益降低。”

“这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人都还没吃饱呢,为什么要把饭分给别人呢?”

“再说了,瓦剌这次带来的羊毛孙儿虽然没看,但正如孙儿之前说的,他们肯定是在开春的时候剪下来的,里面杂物肯定不会少了。”

“这也是个正当的理由,毕竟优劣有别,咱们不可能给孬好货同样的价格吧?”

“瓦剌因为看到了咱们大明在弄羊毛,所以早在去年他们就略微增加的羊群的数量,今年增加的就更多了,所以他们不得不同意。”

“最后,咱们虽然会压羊毛的价格,但却也不会不给他们一条活路,最起码他们的收益是远胜从前的,这还不够吗?”

朱瞻垶越说越兴奋,脸上还有了一丝意气风发的感觉,这让朱棣多少有些感慨。

不愧是自己的孙子啊,这不仅要把别人卖了,还要让别人帮着数钱。

既让瓦剌毁了草场,还让他们的羊毛卖不上价格,最后瓦剌还得感恩戴德。

甚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