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沸腾的应天(2 / 2)

朱棣之前也只是知道朱瞻垶要找的粮食产量很高,但却从不知道这粮食还有缺点,因为朱瞻垶从未向他提起过这方面的问题。

“爷爷您也看到了,这东西比起寻常的稻麦是属于含水比较多的,这就注定了它不耐储存。”

朱瞻垶并没有藏着掖着,这是大事儿,不能隐瞒的,而且瞒也瞒不住。

“晒干了不行?”朱棣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晒干了是可以,但是这不是主要问题。”朱瞻垶摇了摇头。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红薯只能作为辅助粮食,不能一直吃,这东西吃多了烧心。”

烧心,其实就是胃酸分泌过多的表现,因为红薯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

“后续的问题还有很多,孙儿之后会专门列出一个章程跟爷爷汇报一下,到时候您就明白了。”

“现在,咱们来看另外两种粮食吧。”

“嗯。”朱棣点了点头,他也知道有些问题不能多说。

到现在为止,红薯所带来的全都是正面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让朱家的天下固若金汤的,优缺点后续可以慢慢的说出来,但是不能当着所有人的面泼冷水。

后续慢慢运作,可以让红薯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基本不打折扣,但如果是在这种场合直接说出来,那就不一样了。

朱棣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其他人在听到红薯的弊端时都有些失望,虽然失望的程度很浅,但那也是希望,这就是当着所有人的面上说出红薯缺点的坏处。

不过在听闻还有其他两种粮食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珠子就又瞪起来了。

“爷爷请看,此物名为土豆。”朱瞻垶从后面的土堆里又揪出来了一株植物。

“此物的产量稍逊于红薯,但也能达到稻的三到四番,麦的四到五番左右。”

“最后还有这个。”说到这里,朱瞻垶让朱铭抬出来了一个箱子。

“此物名为玉米,相较之下产量是最次的,但相比稻麦也是能够翻上一番的。”

截至目前为止,这三种粮食的产量朱瞻垶都已经公布出来了,不过他并没有托大,而是把产量降低了很多很多再说出来。

这三种粮食的产量在后世都不低,尤其是红薯,后世的产量能达到五千到七千斤,可朱瞻垶却只是说了个两千斤。

这个时代没有化肥农药,产量要低很多,最重要的是没有生物工程,没有那么多择优培育的品种,这些因素加起来,朱瞻垶觉得产量减半都是有可能的。

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保守一点的好,以后产量若是超过这个数字,那带来的就是惊喜,同时会让这些粮食带来的效果更好一些。

“好!好!好!”虽然后续公布的种子产量越来越低,但朱棣还是很高兴。

别忘了,哪怕是最低的玉米,相较于现如今的本土品种也是翻倍的飞跃。

以往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百姓们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就连很多官员也都犯愁,要是遇到哪年大丰收了,都恨不得敲锣打鼓的让全天下人都知道。

现在有了保底翻倍的粮食种子,那代表的就是即便是在最次的情况下,较之以前那也是年年丰收的程度!

谁敢想象一个王朝年年都丰收?有那样的基础,哪个君主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就算是固守,那也能守出个太平盛世!

当然了,要是连年发生绝收程度的天灾,亦或者是遇上一个根本扶不上墙的皇帝那就没办法了。

“传令下去,朕要于明日祭祀天地,进香太庙,以告天地!”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跪地三呼万岁,就连周边围着的百姓也都被感染了。

“走,回宫!”朱棣显然是相当满意,当即拉着朱瞻垶准备回宫。

就连朱高炽都被晾在了一边。

“爷爷!”朱瞻垶赶紧拉了拉老爷子,指了指身后。

“这些东西得妥善保管,现在事情已经传开了,在应天的他国人肯定不少,到时候怕是……”

这些话朱瞻垶是贴在老爷子的耳边说的,声音并不大,有些人听到了,有些人听不到,但能听到的都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少说也是夏原吉这个等级的了,比六部尚书级别低的还真没那个机会靠近老爷子。

“爷爷知道!”朱棣拍了拍大孙子的脑瓜顶,然后挥了挥手。

很快,一支身着锦衣卫服侍的人从后面蹿了出来,这很正常,毕竟在永乐一朝锦衣卫的权柄都是很大的,老爷子也很倚重。

但若是注意一点就能发现,这些锦衣卫没什么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