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朝鲜的打算(2 / 2)

蹊跷的还不止这一点。

李祹是李芳远的嫡四子,若是按照长幼有序的规矩,那么被立为世子的应该是他的哥哥。

除了李褆之外,李祹有两个哥哥,其中一个早夭,还剩一个名为李补,可蹊跷的是在李褆被废之后,这个李补出家为僧了!

三个哥哥,一个幼年早夭,一个一夜之间成了声色犬马的二世祖,最后一个索性直接出了家。

朱瞻垶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点儿什么。

“殿下这是哪里的话……”沉默了许久,李褆抬起了头,脸上满是牵强的笑容。

“李褆是朝鲜世子,父亲看重母亲疼爱,怎么会有认不认这一说呢。”

朱瞻垶闻言没有说话,只是笑着耸了耸肩。

“那是我多想了。”不管什么事情都得讲究个你情我愿,朱瞻垶不想强人所难。

下书吧</a>

“庆安那边我今天早上就已经通知了,你也别走了,中午就留下吃个饭吧,不过我就不能陪你了。”

“与你同道来的倭国使臣还等着我去见呢,况且你们兄妹俩这么久没见了,好好叙叙旧。”

说着,朱瞻垶笑着站起了身。

“小湖涂,让尚食局今儿个多做两个好菜,就说本太孙要另起一桌。”

“是……”

李褆还没反应过来,朱瞻垶已经转身离开了,对于新粮的事情只字未提。

不过李褆也并不失望,这世间任何事情都鲜少有能够一次成功的,更别说是这种大事儿了,要是真的一次成功那李褆才会惊讶,甚至还会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猫腻。

不过朱瞻垶可不是这样想的。

这种子给不给朝鲜那边无所谓,因为这是早晚要给的,毕竟只要推广开了之后这种子就肯定藏不住了。

之所以朱瞻垶一开始要藏着是因为他想打一个时间差,育种的时间差。

不过现在看来,可能有一些事情比这件事情更加重要。

“还有这事儿呢?”

乾清宫内,朱棣一脸惊诧地看着大孙子。

在离开春和宫之后朱瞻垶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乾清宫,找老爷子商议这件事。

“这是纪纲传回来的……”朱瞻垶耸了耸肩,把事情给推到了纪纲的头上。

朱瞻垶没有详细的跟老爷子说李芳远和他三个儿子的事情,只是说朝鲜可能有废长立幼的可能。

纪纲那朝鲜、倭国和奴儿干都司三地往返,同时也肩负着打探朝鲜和倭国情报的责任,所以朱瞻垶倒也不怕老爷子去找纪纲询问消息的真假。

先不说纪纲这种人的眼力见有多出色,就算是他跟老爷子实话实说朱瞻垶也不怕,因为纪纲身边还有两个腾骧卫呢。

从钱财到货物再到消息,纪纲都是没有资格直接给应天这边发的,因为在名义上他现在已经是个死人了,所以每次都是经由腾骧卫的手。

“要是这样的话,那李芳远是抱着什么心思让李褆过来的呢?”

朱棣没有去考虑大孙子所说的是真还是假,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已经习惯了相信大孙子,所以就直接跳过这个开始考虑问题了。

“就算是他们另有居心,废储这件事如果真的定了,那李褆代表朝鲜来大明朝贡就可以被视作是一种挑衅了,他们有这个胆子?”

“这个胆子他们可能没有,但也不排除他们有后手啊。”朱瞻垶最开始也没想明白,但是现在他却多多少少猜到了一些东西。

有一种类似于交易的形势在封建时代屡见不鲜。

“后手?能有什么后手?”朱棣这下子有些转不过来了。

前脚你派人过来,处于两国之间的关系考虑大明一般会赞扬李褆这个朝鲜世子兼使臣,最少也会坐坐表面功夫。

然后你回头就给人废了?这不是打大明的脸吗?还是啪啪响的那种。

“爷爷,您有没有想过这李褆可能就不回去了呢?”朱瞻垶见状开口提醒。

在封建时代有一种类似交易的做法,不过这种做法仅限于两国之间,而且还是弱国出人的那种,这种交易名为质押。

李褆这种人就被称作质子。

“你是说……”经过大孙子这么一提醒,朱棣立马就想明白了。

其实不是朱棣脑子转的不快,也不是他傻,而是他打从一开始就没往这方面想过,因为这个时期大明和朝鲜的关系实在是太好了。

表面上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但说句过分但却很实际的话,这朝鲜就跟是大明的一个府一样。

就连国王的废立都要得到大明承认的国家,朱棣还真没觉得他们会反,最起码现在没这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