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仇上加仇,怨上加怨(1 / 2)

 ,日月江山永为明

朱瞻垶是去找老爷子了吗?并不是。

他才刚从乾清宫回来没多久,没不想做一个来回奔走在路上的人,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大明是那个不用着急的一方。

对马岛对于大明来说没什么消耗,岛上士兵所需要的日常补给以及消耗都是朝鲜在负责,毕竟那里最终会是他们的地盘。

想要把岛上的人带回来其实不费事,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这件事不用着急,所以朱瞻垶并没有去找老爷子,而是去找了金忠。

“见过太孙殿下,殿下福寿安康。”

一进兵部,兵部众人就跪伏在地给朱瞻垶行礼,而听到声音的金忠也赶紧从兵部后面跑了过来。

“免了。”扶起地上的金忠,朱瞻垶摆了摆手就进了兵部。

在看到朱瞻垶的动作之后,金忠赶紧跟了上去,而朱铭则是开始着手让兵部的人回归岗位,有些事情他们是不能听的。

能力不够,地位也不够,有些事情听了对他们没好处。

“你着手准备一下……”朱瞻垶一坐下来就跟金忠说了一下李褆的事情。

不过并不是让金忠做好接回对马岛士兵和火炮的事情,而是让她注意一下朝鲜和倭国的反应。

“微臣明白。”金忠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接了下来。

先不说这本就是属于兵部尚书的职能范围,就单说金忠这个人也不会拒绝朱瞻垶的话,因为他是实打实的太子党。

金忠是满朝文武中朱棣最相信的人之一。

早在洪武二十四年,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金忠就跟随朱棣了,不过有一点很多人都不清楚。

在表面上,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推动并且让朱棣坚定靖难想法的人,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金忠其实也是一个。

没错,金忠也是推动以及建议朱棣靖难的人,是靖难一事的主要谋划着之一。

在靖难一役中,金忠不仅代理军务运筹帷幄,也是朱棣得力的谋士,更是先后历经十四场战斗的功臣。

除了老爷子极为信任金忠之外,朱高炽一家也对金忠极为地相信,因为金忠一直都是最忠实的太子党。

洪武三十五年,也就是历史上的建文四年,在朱棣登基为帝之后,金忠就被派往北平,侍助当时还只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炽。

永乐元年,在这个代表着新皇登基的时候,议立储君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当时以丘福为首的一种靖难元勋都认为朱高煦扈从功高,应当被立为储君,唯有金忠表示反对。

且不管老爷子是怎么想的,但就从表面上来说,朱高炽能成为大明皇太子是有金忠的一份功劳的。

在太子党中,金忠是最为忠实,资历也是最老的那一个。

洪武三十五年侍助当时还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炽,永乐六年金忠就再次受命辅左皇太孙朱瞻垶。

除此之外,金忠不仅在朱高炽成为皇太子这件事上出了大力气,就连历史上的皇太孙册立金忠也有不小的功劳。

历史上,金忠不仅是册立皇太孙的建议人和推动人,后来更是连皇太孙的幼卫都是他主持挑选的。

除此之外,金忠还能在身为太子党的同时得到朱棣毫不迟疑的信任。

历史上,朱高煦曾经在永乐十二年诽谤东宫“引驾迟缓,奏书不当”,当时朱棣让人拿下了所有东宫辅臣,唯独没有动金忠。

后来,金忠不仅被朱棣授命监察太子不轨一事,更能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据理力争,直陈太子清白而汉王无中生有。

"target="_blank">http://www.></a>

</a>

且不管朱棣有没有废储的想法,但在这件事的表面上来看,朱高炽得以保全是有金忠的一份功劳的。

所以,朱家三代,从朱棣到朱高炽再到朱瞻垶,都对金忠很是信任。

“金忠,有件事情得交与你去做。”朱瞻垶放低了声音,示意金忠靠近。

“殿下轻吩咐。”金忠的表情严肃了起来。

“你这样,朝鲜那边……”朱瞻垶低声将茂山铁矿的事情告诉了金忠。

“殿下,这……”金忠有些紧张。

他并不知道大明和朝鲜的这一宗交易,他和大部分人一样,只知道朝鲜将虎儿文卫以南的地方划给了大明,但却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得知事情的具体内容,金忠自然而然的有些紧张。

“不必紧张。”朱瞻垶笑着安慰这个在年纪上足以做他爷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