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小手段(2 / 2)

在夏原吉的说法中,最重要的其实是钞币两个字,其他的都算是赘述,没有什么太大的用。

在明初,宝钞的地位并不高,这源自于洪武朝的时候朱元章曾经多印滥印导致的,所以洪武朝中后期开始,在收税的时候就不收宝钞了。

宝钞的官方汇率在,但实际汇率却极低,因为人们不相信宝钞也不愿意用,夏原吉给出这个办法无疑就是在降低百姓的赋税了。

“准了。”朱棣大手一挥,小鼻涕立马小跑着下去接过了夏原吉手中的奏折。

朱瞻垶站在一旁微微点头。

不得不说的确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他也知道浙江一带的百姓今年很苦,甚至已经准备奏请老爷子降低今年的赋税了,但没想到夏原吉抢先了一步。

相较于直接降低赋税,夏原吉的办法要更好一些,因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宝钞的信誉。

虽然作用不大,但自永乐一朝开始宝钞就从不滥印,以后慢慢的还是可以挽回的。

从户部到工部再到兵部,很多官员都上奏了各自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新粮的问题。

有太多人在动新粮的脑筋了。

“好了,这些事情都先放一放,朕有件事情要说。”

一直到己时过半的时候,老爷子挥手暂停了百官的上奏,同时让朱瞻垶精神一震。

正菜来了!

“由于新粮的关系,这次朕没有将所有的粮食都放出去,这一来是因为不够稳妥,二来也是能够最大程度的杜绝那些动歪脑筋的人。”

“现在临近四月,新粮马上要再种,所以朕打算让朝廷以奴儿干都司那边为主培育新粮,那边的粮食产量是有目共睹的。”

“考虑到新粮的产量问题,所以朕打算开放海禁,用以协助收获之后的新粮运输问题。”

本来还没什么,但等朱棣的最后一句话出口,朝堂之上顿时哗然。

“肃静!”接收到朱棣的目光,小鼻涕连忙高喊出声。

太监那富有特色的声音很有穿透性,效果很好。

“同时,锦衣卫会随着春耕开始排查走访,看看有没有人私自违背朝廷禁令,偷种新粮!”

朱棣此言一出,整个奉天门都安静了下来。

这已经属于亮刀子了。

新粮的种子虽然仍旧不够整个大明百姓种植的,但数量也很多了,多到了朝廷没有办法像上一次育种那样完全掌握。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肯定有人偷着种了,不管是强抢豪夺也好,通过高价从那些得到新粮的百姓手中换取也好,这种事情是止不住的。

可虽然止不住,但却能罚得过来。

在施行摊丁入亩法的时候,朝廷派人重新测量和登记了天下田亩,虽然不可能做到一点错误都没有,但这却是个重要的倚仗。

田亩都是有名字的,你家没有新粮配额但却种上了新粮,你怎么解释?

不种?那你费尽心机还花着大价钱换来的粮种有什么用?

此时此刻,谁都知道朱棣这是在跟他们等价交换了,意思就是你们别反对开海禁,我对你们的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朱瞻垶很是意外,他没想到老爷子会用这种法子。

不过有效归有效,但却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

若是在以往,统治者肯定都喜欢清正廉洁的官员,但在这种时候,这些官员就是阻碍了。

“陛下!老臣认为不妥!”作为内阁之首的黄淮站了出来。

“陛下,此行已经违背了太祖高皇帝的祖训!我大明以仁孝治国,岂可做出此等事情来!?”

朱瞻垶心里一阵腻歪。

以前他觉得黄淮这人还是不错的,虽然思想比较迂腐,但的确是个好官,也是个清官,但在这种时候这种二愣子就比较讨人嫌了。

不过朱棣并不慌张,大手一挥:“夏原吉!你说!”

“是!”夏原吉站了出来,转头面向黄淮。

“黄大学士对有些事情可能不是很清楚,下官这就跟黄大学士解释一下。”

“由于近年来我大明先平草原后又开发奴儿干都司,羊毛、山货和牲畜等货物大量流入中原,既丰富了中原又让草原牧民得以安生。”

“但大学士可能不知道,现如今我大明的货运已经到了一个高峰,虽未到顶,但想来也不需要几年就能达到了。”

“羊毛、山货和牲畜,再加上奴儿干都司的粮食以及正常的运输,运河的能力已经到顶了,陆路运输消耗太大。”

“若是不开放海运,未来若是出现战争,比如之前的建州女真叛乱,那势必会导致两种结果。”

“第一,优先辎重运输,那对草原和奴儿干都司的正常货运就会产生影响,若是战争持续得久了,甚至可能导致草原或奴儿干都司各部一年的收入降低大半,同时手中堆积大量的货物。”

“第二,优先正常货运,这个下官就不班门弄斧了,想来大学士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是以……”说着,夏原吉转身朝向高坐上的朱棣,朗声开口。

“臣赞同开放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