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科举(2 / 2)

通过此事,马仲英愈发觉得夹袋里的人才严重不足,所以他决定在琼州进行科举取士,建立应有的行政体系。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隋唐以来,中原王朝只遵循一条出人头地之路,那便是走科举之道。

陈桥兵变后,赵宋因得国不正的缘故,大力推行文治,自土木堡以后“文贵武贱”思想越发深入人心,以致于考秀才,当举人,中进士再做官成了百姓唯一一条出人头地的途径。https://

但是科举之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却是他们难以承受之重,因为在没有考中秀才之前,想着读书晋身的百姓子弟,不光要承受繁重的赋税,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银去私塾读书,所以千百年来,大多数读书人基本都出自士绅家庭。

因为只有富有的士绅才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培养读书人,甚至在家中子弟考不上秀才的时候,花钱买个监生,这使得贫穷的百姓想走科举之路,是愈发的艰难。

寒窗苦读十余年,若是能一朝中举,那即便不能做官,但至少能晋身到士绅的行列,因为明朝有定制,举人不光不需要缴税,而且可免除四百亩土地的田税,可若是中不到举,那便会令本就贫寒的家庭更加贫寒,以至于有些读书人对朝廷失去信心,转而造大明的反,甚至投身外族,为鞑虏张目,范文程和宁完我便是最好的例子

清廷入关后,在笼络了曲阜孔家后,范文程便上疏多尔衮请立开大清科举,并将科举取士定为大清国策,以笼拢明朝的士绅阶层,从而让他们放弃明朝,反过来效忠大清。

多尔衮对范文程的建议深以为然,欣然采纳,于顺治三年即在京师举行会试,此次恩科吸引了大量的北方读书人,并令得整个北中国传檄而定。

因为北中国的读书人在发现满清王朝和大明一样都是重视儒家圣教,再加上有衍圣公孔胤植替他们背书,所以这些贪生怕死的士绅立时就将华夷之防,抛诸于脑后,就在圣人圣教大旗下,为了功名利禄甘心成为异族的爪牙。

满清能依靠科举笼络北中国的士绅为他们效力,马仲英同样可以利用科举,将琼州的士绅牢牢绑在他的战车上。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这些士绅子弟是读书人呢,马仲英虽然想建立一套行政体系,但琼州军中的识字率百不足一,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他只有依赖琼州的读书人,也就是依赖琼州的士绅集团。

对于马仲英要开设科举的想法,牛天宿和张德才等人恨不得举双手赞成,他二人都是读书人,对科举取士有天然的亲近感,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统治阶级重视文教,重视孔孟之道。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好男儿留什么辫更新,第233章科举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