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风云 刘家过庭训(2 / 2)

三国之铁骑 深蓝之 0 字 2022-05-23

“子山出题,大善!”由魏攸出题,如长子能回答更加长脸。这几年由于做了刺史政务繁忙,刘和学业一直由左慈负责。家人及邻里都说儿子聪明好学,待人、做事有度,也就少于过问。时不时的也会抽考一些学问,他也能答得出来,所以也不忌旁人出题。

“今逢月半,秋月正圆,大公子以月赋诗一首,可好?”魏攸起身走到门口,抬头看看天空,指着空中明月道。

刘和低着头假装思考,心中愤愤不已。知道魏攸有意逗他,一会儿,肯定会另外出题。但如果叫背《诗经》的话,还不如作诗呢!好歹哥们儿也是一穿越众。想了想前世关于月的诗句,只有一首记得全,可不应该是现在的自己能作来出来的啊!领先一步叫天才,领先数步那叫妖怪了。不过可以这样讲,说不定能过关。拿定主意后,刘和说道:“和愚钝,还不能作诗。不过我记得,老师有日在院中饮酒时曾有一首佳作,不如由小子咏出来可好?”

“哦,也可!”汉时已孝治天下,不但对父母要孝敬,对老师乃至天子都要讲孝道的。刘和能背老师所著的诗词,证明他从心里尊敬师长,可谓孝道,所以魏攸也就同意了,毕竟不是有意为难他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刘和用清脆地童音,抑扬顿挫的把苏轼这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咏完,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甚感慨。

“好,好诗!”刘虞交口称赞。

“令师真是奇人,胸怀大才。可惜不能长久相待,可叹啊!”魏攸忍不住叹息。这首是词牌《水调歌头》格律,虽说与时下的诗韵并不相符。但顶级诗词就是顶级的,不会因为提早出现而有所褪色。在刘虞二人想来,这首诗的格调、意境只能是左慈所作。刘和?呵呵,才九岁大,想都不曾想过,也不会有人怀疑的。以后要是有人问到他老师,左慈定然会帮助圆话的,所以刘和并不怕穿帮。

“嗯,背的还不错。可惜你老师只教了你两年,今后要牢记师训,不要枉费了他对你的一番心血。”刘虞捏着胡须道。

“喏!和不敢忘记!”

“现在你武艺如何,可曾有长进?”刘虞问完学问,又问武艺。汉代儒生皆习武,骑术、箭术很多人都有不凡的技艺。不像宋、明、清时儒学被阉割掉了,文人士子视习武者为莽夫,各个肩不能抬、手不能提,娇弱得很。刘和心中对这种儒生好有一比:没有‘去势’的公公。

“尊师嘱,刚刚进入练脏境,现全力为之可开一石弓,能拉满月两次。”

“学文能知礼、学诗而会言、习武强身,即能上马杀敌报国。你需牢记!”

“喏!和退去了。”刘和向父亲与魏攸行了一礼,准备告退。今日这场堂中训子可算结束了。

“大公子。请稍等!”这时阎柔忽然开口,大家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

“阎家哥哥请讲,和恭听!”

“大公子年纪虽幼,但能文允武,以后必是栋梁之才。柔愿送一匹好马,助公子早日学有所成,报以主公厚望。”

“雄真送出的可是那匹马儿?”魏攸惊奇的问道。

“是!柔观公子日后必成大才,那马儿正可与之相配。”

“雄真,大气量!”魏攸赞道。

“雄真,不可!太过于贵重,和现年纪太小,送与他浪费了!”刘虞也想了起来,阎柔送的是那匹马儿,急忙帮刘和推辞道。

“主公!那马本来就是应交于您的,可主公却又赐给了我,现在给大公子正合适。那马儿现在也尚幼,还需四、五年才能骑乘。几年下来大公子年纪正合适,主公还望准许!”阎柔说完,还在起来向刘虞行了一礼。

“主公,雄真讲得有理,既然是他的一番心意,我看大公子可以收下。他俩年纪相差才九岁,可视作兄弟之间的馈赠,以后战场上也定会相互扶持。”魏攸听完,也同意阎柔所说。

“既然如此......小吉!还不快谢过你雄真大哥!”刘虞想了想也就答应下来了。

“谢过阎家哥哥!但......那是什么马儿啊?”刘和向阎柔行礼道谢。但却听的满头雾水,只是知道是匹好马。能是‘赤兔’?不对呀,那匹在并州呢。

“大公子客气了,不用多礼!至于是什么样的马儿,明日到校场里就知道了,不过大公子能不能降服,可要靠自己。”

见阎柔不愿多讲刘和虽然好奇,但毕竟有成人心态,也不再问,再次向三人行礼告退。心里却松了一口气,暗自叹息:也不知原来的历史上,曹操怎么会遗憾自己家没有‘过庭训’。看看刘家的,太不容易了。三人望着刘和,对他异常沉稳的态度都很满意,不由得相视而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