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发酵(2 / 2)

“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都懂得捍卫民族荣誉,那个什么校领导是怎么坐上那个位置的?不得不说这又是国情弊端的一个体现!有关部门真应该查查这样的领导的上任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

当然,对张无忌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不是没有。

“张同学或者觉得自己无辜、委屈,可讲礼貌是华夏人几千年来的传统,对学校领导不敬,对外国友人不敬,这绝对不是好的现象。”

然后这样的意见被大多数人驳斥,毕竟现在社会的主流意见都是觉得华夏太软弱了,特别是曾经的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以及中美和中日之间一直都不太和协的关系。

“强烈抗议”是新闻最常见的字眼,国人一方面怒其不争,一方面又暗自因国力确实还有差距而神伤。

可现在连中学教育都出现盲目推崇外国人而打击国人的行为,这让国人怎么忍?

事情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发酵,《长江日报》甚至登出了“张同学”被迫在全校面前做检讨,那篇打脸的检讨全文都刊登了出来,上面还副着一张清晰无比的照片,一个瘦弱学生踉跄的背影,他背上一个巨大的脚印非常刺眼,还有一只伸出去没有收回来的脚在照片中,虽然没有写下全过程,但谁都知道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体罚!

而且是当着几千人的面,大庭广众之下的体罚!

而体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该学生认为盲目推崇老外是错误的,而仅仅是因为该学校领导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污辱!

大批记者开始象疯了一样涌进安静的校园里,采访老师,学生,特别是班主任曾老师。

甚至还有记者挖出了张无忌的档案,找到了三十七中校领导和老师采访,然后把采访得来的资料一一刊登在报纸上,他们发现已经不用去引导什么,谁都知道这件事到底是谁错谁对。

“张无忌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可是在这里,从来没有见过他和谁红过脸,那是一个见谁都微笑的好学生,他是我们三十七中的骄傲。”

“张无忌是前年奥林匹克地理大赛初中组冠军,其他功课的成绩也很好,我不清楚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可他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学生,我可以肯定。”

“那是一个乐观而开朗的学生,他不是什么刺头,也不是什么坏孩子,尽管他没有家庭,可是他非常勇敢而且坚强。”

最后,张无忌初一到初三的成绩单甚至都被扒了出来,哪怕是初三,除了语文以外,他哪怕九十九分的成绩都很少,大片大片让人目瞪口呆的一百分。

同时,张无忌平时的生活也被无孔不入的记者扒了出来,毕竟他是三十七中的名人,那三层楼的住址也被曝光,而那些被采访到的邻居也是纷纷诉说起他一个人生活的不容易。

“很不错的小家伙。每个月他的生活费只有八百,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一个人过了一个月的,看见他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默默啃着馒头,让人看了心酸。”

“我们整栋楼的居民都给他留着一双筷子,只要他愿意来,可是他很少来蹭饭,他说知恩要图报,恩惠太重,他背不过来,那是一个很懂事的小家伙。”

“他总是穿着一套洗得发黄的校服,从来没有见过他穿什么新衣服,他的监护人都没有见过,好像听说每个月会给他打八百元钱。”

随着报道的深入,舆论已经从谁是谁非开始变成怎么让一个无父无母的孤独成为一个懂事而上进的学生这个问题,大家对张无忌的关注一下子升温到李从海本人也始料未及的地步。

当然,现在最难过的是李学富,他其实已经想到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了。

他校长的位置,又不是没有竞争,何况这次这件事说到哪他都不占理。

最可怜的是李修理,新闻里他成了被一笔带过的背景男,而他才是最悲剧的那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