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对垒(1 / 2)

 第二日,蓝玉官复原职,重新执掌了原属渭南守军的两万兵马。

“准备好了吗?”顾天行此时已经身负重甲,身下是一匹通体黝黑的骏马,立在阵前问身旁的蓝玉。

“大帅,据斥候来报,元军昨夜过得果然不得安宁,想必今天也不会好到哪去。我们的兵马都休养到位,此时正是最好的时机!”蓝玉抱拳禀报道。

“好!全军,随我进军!”顾天行大声下令,抽出了腰间象征着权力和威严的宝剑,向前一挥,大军随之进发。

又向前行了几十里路,前方又飞奔来一个斥候,嘴里不停喊着:“报!!大帅!元军有行动了!他们手里的武器变了!变成一种长约十余尺(三百多厘米)的长矛!”

“什么?”顾天行大惊,随即训斥道:“十余尺?那你们昨天怎么不早说!”

“禀大帅!昨日他们手中只有普通的长矛!并不是这种武器,今天不知是从哪里变出来的!”斥候无辜的禀报。

“无用的废物!”顾天行暗骂一声,接着问:“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全都说出来!”

“禀大帅!他们的阵型队列也变了!分成了十几个矩阵!每一个大约有五千余人!他们手里举着的就是那种极长的长矛!”斥候继续报告着情报。

“你怎么看?”顾天行思而不得,便问身旁的蓝玉。

“撤军!”蓝玉说的简单干练。“撤回昨夜驻扎的坡地驻守,观察形势。事

出反常必有妖,对方摆出如此不可思议的阵型,绝不可能是胡来,必须谨慎对待!”

“撤军太过损害士气,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决意进军,如今又草率撤军,不利于军心稳固!”顾天行不愿意撤军,他还有别的考虑。

“撤军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昨夜的坡地能有效的遏制元军骑兵的冲锋,不管他们阵型如何变化、武器如何变化,骑兵终究还是骑兵,总不可能飞上来……不知对方底细,盲目冲锋才是更大的大忌呀!撤吧,不丢人……”蓝玉还是愿意谨慎一些。

“正如你说的,骑兵终究是骑兵,还能翻出什么花样不成?依我看,就趁他们现在状态不佳,一鼓作气拿下最好!”顾天行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

“……既然如此。”蓝玉终于退让了一步,说:“那我们就兵分两路,一路正面总攻,一路侧翼支援。或者先派一部分机动性强的兵马试探一番,在择机总攻!至于选择哪个,就又大帅来定吧!”蓝玉又给出了两个选择。

“第一个!”顾天行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

“好!那大帅兵马多,就由大帅正面相持,我带两万兵马在两翼游走,择机进场,如何?”蓝玉建议道。

“如此就好!”

两位将领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制定好了总的计划和路线。

一个好的将领,必须要做到临场反应快速且坚决!不一定要做出最优

解,只需要果敢!所谓“犹豫就会败北”,虽然是一句现代流行语,但也不是没有其道理。一个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的将领总有一天会把全军引入混乱。在危急时刻,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和凝聚力!

说干就干,汉军的十万兵马当即分流出了大小两支,一路按照原路继续前进,另外一路由蓝玉率领,逐渐淡出了这片开阔的平原,将自身隐藏在了起起伏伏的山坡谷地中,伺机而动。

而另一边,仍未摆脱下药带来的肠胃之痛的元军也勉强支撑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手里举着沉重的武器——长矛!

元军被分成了十二个矩阵,以每个矩阵为单位,组成了一个三列四排的大矩阵,整齐划一。

第一排矩阵的士兵都一只手握一张长条型状的盾牌,上面布满了种种怪异夸张的图腾,有狼、有鹰、有鹿,几乎没有重样的。另外一只手都将远远高于自己身材的长矛扛在肩上,吃力地前进。这些极长的长矛是由普通长矛接上一截额外的矛杆组成,之前额外的矛杆都是分开的,昨夜才临时拼接在一起,这也是昨天汉军的斥候一直没有发现长矛的原因。

第二、三排的都是骑兵,不同的是,第二排手执长矛,第三排手执长刀。

最后一排的又是步兵,全是弓箭手,每一个人都背着一筐箭矢以及一柄修长的硬弓。

熟悉欧洲历史的人若是看到这一幕、尤其是看到

那些过于长的长矛,一定一下子就能喊出一个名字:马其顿方阵!一个曾经横扫欧洲的强大战术。

不过这些蒙古人的队形、组合和真正的马其顿方阵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

至于为什么这个只出现在欧洲的奇特阵型,会出现在远在东方的蒙古人身上呢?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

两军终于在一处平缓的地形相遇。两军相聚数百米,都在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