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被俘(1 / 2)

 两千人的队伍快马急行,一路上虽然荒无人烟,但脚下走的道路始终或多或少留着被人踩过的痕迹,隐隐也能看出是条路。

待又前进了小半日,带路的贼寇们却在某处开始带着他们偏离了脚下隐约可见的小道。

宋仪立即发现了这一变化,喊他们停下:“喂,等等!”

贼寇们在前面堪堪勒住马头,回头问:“怎么了将军?”

宋仪指着另一个方向说:“那边才像是被人踩出来的路,怎么折向这边了?”

“将军,都说了这条路是我们发现的,若是都被人踩出路来了,那还叫个秘密吗?”贼寇头子解释道。

“那刚才那条路通向哪里?”宋仪还是不放心,追问了一句。

“那也是去汉中的,但走下去就会和大道汇在一起,那不就和走大道一样了么?”

宋仪盯了贼寇头子一会儿,见他神态还算正常,看不出什么破绽,勉强相信了他。都走到这一步了,就算不信也没辙,如果刚才的小道真的会和大道汇成一路,那就背离了出奇兵的本意。于是向前挥了挥手,说:“走吧!你们可别想着耍什么花招!”

贼寇们满口答应。地形随着部队的逐渐深入而越来越险。这里本就位于深山,贼寇们又带着部队专挑难行的地方走,很多地方连马匹都难以通过,士兵们不得不下马牵着勉强通过。

此时他们就正牵着马匹走在一处陡崖边上,这里有人工开凿的

痕迹,但显然已经十分老旧。道路狭窄,仅有两三米宽,只能容一人一骑通过,但一眼望过去足有三四里长,所以部队排成了长长的纵队,依次通过。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单单看上一眼就头晕目眩。

据贼寇们介绍,这里传说是当初诸葛亮主持修建,用来暗度粮草的。但还未建好,他就身陨五丈原,工程也因此搁置,留下一条半成品的山路。

“之前只在李白的诗中听说过蜀道之难,现在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啊!”小黑感叹道。

“难得啊三弟,竟然连李白的诗都懂了!”宋仪回头往身后看去,惊奇道。小黑从来都是目不识丁,没想到竟然读起了诗。

小黑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说:“之前没事做,闲逛时见院子里有几个小孩在读诗书,我便凑上去听了听。”

话音刚落,他的脚下就“咔嚓”一声响,竟是踩塌了崖边一块松动的岩石。石块沿着山壁滚动,落入了悬崖下。

“小心!”宋仪下意识地一把拉住小黑的胳膊,小黑也同时往内侧一跳,虚惊一场。

宋仪是极不情愿走上这处悬崖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处绝地,不仅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而且若在此处落入圈套,那可真的是插翅难逃。刚才他虽然在和小黑说笑,但精神无时无刻不在紧绷,密切关注着前面一帮贼寇的动作。

“将军,前面就是出口了!”前面一贼寇

回头提醒道。

这人就走在宋仪前面。本来只是一句普通的提醒,也没人当回事,但就在这人说完将头转回去的一瞬间,宋仪惊觉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弧度。

此时宋仪和小黑由于走在靠前的位置,已经走出了崖道,发现那人脸上变化后,他突然停下脚步,抬起胳膊拦住身后的小黑。

小黑反应也是极快,下一瞬就将匕首握在了手中,身体也随之弓了起来。

前面的人察觉到异样,回头一看,催促道:“怎么了,将军?快走啊!”说完就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脸,不过不管怎么看都笑得十分阴险。

宋仪觉得不对劲,急忙使了个眼色。小黑见状当即就扑了上去,准备先将其擒住再说。

不过就在小黑将那贼寇扑倒的同时,一声尖锐的哨声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响起,在寂寥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刺耳。

众人一瞧,见吹哨的正是最前方的贼寇头子。而所有贼寇丝毫不惧怕小黑的威胁。就连被扑倒、被匕首架在脖子上的那人也不例外,正一脸得意的阴笑。

随着哨声的响起,两侧的林子里喊声大振,瞬间涌出来一大批身着蜀军军服的士兵。手执长矛的士兵在崖道出口前围成一圈,堵住了去路,后面还有众多弓箭手,拉满了弓弦蓄势待发。

蜀军中看似为首的一人站出来喊道:“你们已经进退无路,趁早放下武器投降,还能留下一条生路!”

宋仪

回头望了一下身后,自己大部分的士兵都还排在悬崖之上,根本施展不开,全都变成了活靶子。既然前路被堵死,那么可想而知另一端也一定有人埋伏。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些贼寇果然是蜀军派进来的奸细。不过他并不后悔,战争中的每一次决策本就是豪赌,赌赢了就一路畅通,赌输了就只能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