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援军到达(1 / 2)

 事实证明宋仪没和众人一起喝酒是对的。在所有人喝得烂醉后,来自雍州的援军也恰巧在当夜赶到。

大军被涪江截在了另一边,只有将领黄向武带了几个人去城下通报。

宋仪没经过多少验证就派人调取城中船只去江边接大军渡河,一来是因为他认识领兵前来的黄向武将军,二是因为他知道大势已去的蜀军再也没有能耐拿出这么大量的兵马了。

“别来无恙啊黄将军!”宋仪拄着拐杖出城门迎接。

“哈哈哈!许久不见,你这后生辈也得让我叫一声宋将军了!”黄向武也拱了拱手,客气又亲切地问候。

“你这腿怎么了?”他将视线集中在宋仪的拐杖上,然后逐渐下移到虚点着地的右腿。

“为了猎一头野猪从树上摔下来了,就成了这副模样,让黄将军见笑了。”宋仪无奈地拍了拍伤腿,回答道。

“嚯!那我等岂不是刚来就有肉吃?”黄向武眼睛一亮。

“哈哈,幸好在你们来之前就吃完了,不然这么多人,怕是一人连口汤都分不到哦!”宋仪笑着和他开玩笑。

“好嘛!一点都没留?等我这就去跟蓝玉那家伙算账!”他说罢,撸起袖子就扶着宋仪往城中走去,不过脸上却看不出一点埋怨。

“今晚蓝将军和弟兄们庆功,现在怕是已经喝醉睡下了。”宋仪在一旁提醒。

“哦?这么说涪城你们是刚打下来?”

“正是,大约就在午后时分。

”宋仪回答道,接着就将白天巧取城池的事简单的跟他讲了一遍。

“唉!没赶上大战,可实在是一大憾事!如果我等步子再快些,你们也就不用这么和蜀人勾心斗角了,到时直接杀过江去,谅他们也挡不住!”黄将军不尽兴的搓了搓手,似乎长时间的枯燥行军已经让他手痒难耐、急需出战了。

“接下来不还得去益州吗?到了那里就是黄将军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宋仪微笑着安抚他。

得益于一路上打下的城池中有蜀军多年来囤下的充足粮草,黄向武带来的兵马足有三万之多,而且不用担心供给。

但涪城本就是座小城,根本容不下这么多兵马。汉军奉行的又是不干扰百姓正常生活的政策,所以这多出来的三万兵马中,有一大半都不得不在城外就地扎营,等待调遣。

第二天一大早,蓝玉就被黄向武从屋里撵了出来。蓝玉虽然酒意还没完全消失,但一见到援军到达,喜得根本顾不上脑袋的微痛,披上衣服就和黄向武叙起旧来。

之后,蓝玉、宋仪以及黄向武三人聚集在了一间议事房间内。

“雍州的情况还好吗?蒙古人那边又有什么动向?”蓝玉问起正事。

“雍州没什么异样,原本陈兵于潼关外的蒙古人已经全部消失。”黄向武汇报道:“不过蒙古人攻吴的消息我也没得到太多,只知道他们已经打到了扬州,但是遇到了激烈抵抗

,至少在我出发前,扬州还没有沦陷。”

“扬州一旦被攻克,应天也将岌岌可危……”蓝玉脸色凝重:“一旦被元军攻下应天,对我们也是极为不利。”

“不会那么容易的。”黄向武接口道:“你忘了镇守扬州的是何人了?”

“这怎能忘记?”蓝玉叹了口气说:“常遇春与汤和……早在朱元璋覆灭前他们便战功赫赫。如今他们二人分守扬、庐二州,就算蒙古大军压境,想来也难以寸进。”

宋仪听后一怔,忙问道:“常遇春?汤和?他们怎么会在吴国那边?”

这两个名字在现代本是和蓝玉一样如雷贯耳。

“朱元璋败亡,他们也得有口饭吃不是?汤和在鄱阳湖大败时镇守常州,之后苦于四面为敌,便降了张士诚。常遇春本降了汉,但被汤和暗中策反,连城带人一齐投奔了吴国,为此汉吴两国还打过一仗。”蓝玉无奈解释,他虽然早就知道宋仪对各国政事一向不甚了解,但没想到能无知到这种地步。

“那其他人呢?比如徐达、李文忠……还有刘基李善长什么的?”宋仪从记忆中翻出这些光芒闪耀了千年的名字。

“你对朱元璋的事情倒是知道不少嘛?”蓝玉奇道,还是回答了他的问题:“徐达在水战中战死,李文忠降汉后早在三年前就病逝了,刘基不知道去了哪里,也不知是死是活。至于李善长……”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说:

“那不就是李镜明李大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