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攻略杨士奇(1 / 2)

 德安县城东,一处俭朴洁净的院内。

一群年约七八岁的童子们,正在齐声诵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名身着青衣,头戴唐巾的少年,正背着双手,看着童子们读书。

院外,戴朝指着那位少年低声道:“公子,那位便是杨士奇了!”

“哦?”朱桢扭头看去,那人年纪与自己相仿,只是相貌上,不及自己俊朗。

“果真是十五岁就当教书先生了?”朱桢一脸激赞道:“《明史》诚不欺我!”

很快,他们几人在外头交头接耳的样子,被那位叫杨士奇的少年教书先生发现。

他走出屋舍,来到院外,朝着朱桢等人拱手道:

“此处乃陈村村塾,几位可是寻人?”

“没错!”朱桢看着对方双眼神光外放,当即肯定道:“咱们就是来找你的?”

“在下?”杨士奇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一脸疑惑道:

“在下听几位不是本地口音,来寻在下又是为何?”

“呵呵,”朱桢没有回答对方,而是话锋一转道:“请问先生是否姓杨,名士奇?”

“咦?”杨士奇顿时一愣,盯着朱桢道:“兄台认识在下?”

“没错,鄙人认识先生很久了!”朱桢断然答道。

可不是嘛,他上一世熟读明史,对三杨之一的杨士奇,不要太熟悉了。

“可,可,可在下却不认识兄台啊?”杨士奇有些懵毕了。

他见朱桢衣着华贵,举手抬足间颇有气势,十分确定不认识对方。

朱桢也不跟对方藏着掖着,从腰间掏出一物,拍在杨士奇手上道:

“鄙人欲邀杨先生去做一番大事业,不知道杨先生愿意不愿意!”

杨士奇低头一看,竟然是楚王金牌。

不过他却丝毫没有惊慌,颇为震惊的将金牌仔细查看一番,又抬头打量了一番朱桢。

杨士奇将金牌递还到朱桢手上,好奇问道:

“听闻殿下随军南征,怎么来到咱们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来了?”

“哦?先是也只本王随军南下了?”这点倒让朱桢没想到。

“呵呵,书生不出门,可知天下事!”杨士奇笑道:

“只是殿下要来招揽在下,总得给草民一个理由吧?”https://www.

“本王觉得先生年纪轻轻,便有开馆授学之才,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朱桢诚心实意的说道:

“本王不日即将就藩武昌,欲请先生往武昌建学立校,使湖广百姓人人有书念!”

“人人有书念?”杨士奇闻言皱起眉头,看着朱桢道:“殿下可知,湖广百姓一共有多少人?”

“若想人人有书念,又得开多少私塾村馆?”

“总数本王并不知,”朱桢坦然道:“本王与先生皆年轻,可以先从武昌府做起,再扩大到荆湘一带,再扩大到湖广一省。想来花上几十年功夫,总是能做到的!”

杨士奇闻言,也是一脸向往。

不过随即,他似是想到了什么一般,拱手歉意道:

“殿下盛情相邀,草民感谢万分,奈何家中还有老母要养,暂时脱不得身!”

“这有何难?”朱桢不以为意道:“随先生一同往武昌养老便是。”

“呃……”杨士奇顿时无语,没想到这个楚王朱桢,还想的真周到。

不过即使这样,他也没有马上答应的意思。

杨士奇心性极为坚韧,他自认对楚王朱桢了解甚少,不想一口答应。

“殿下,可容草民回家,与老母商量一二再说?”

“当然,当然!”朱桢知道,要给对方时间消化。

两人便约定,有时间再谈一次。

黄昏时分,杨士奇回到家中。

他本是江西袁州人士,幼年丧父,母亲改嫁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

杨士奇也跟了过来,改姓为罗。

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自己用泥巴捏了个杨氏祖先的泥像祭祀,被罗性发现了。

罗性十分欣赏他的志气,便准许他恢复姓杨。

可怜罗性后来因得罪权贵,被罚去陕西戍边,并死在当地。

杨士奇只好和母亲回到德安,他一边教学一边侍母。

他确确实实是个大孝子,这点确实没有忽悠朱桢。

杨士奇回来时,从街上割了点老母爱吃的猪头肉。

回到家时,老母已经将饭闷好。

他便勤快的弄了些青菜烫熟,又将猪头肉切了,摆在木桌上。

杨士奇又盛好两碗饭,这才喊老母过来。

杨陈氏年纪只有四十,可是却一脸风霜,看起来怕是有五十岁了。

她见到桌上有肉,不禁埋怨道:

“奇儿,今日怎么又割肉了?你赚的那些束脩,可经不起这么花!”

“不碍事的!”杨士奇给老母夹了块半肥的猪脸肉,笑嘻嘻道:

“前些日子,孩儿去见海桑先生时,他说再给孩儿介绍些教书的活计,到时候就是天天吃肉,也吃的起呢!”

“那很好,很好!”杨陈氏扒几口饭,又满脸期待道:

“若是朝廷能早日再开科举,以吾儿之才,必能高中。到时候光宗耀祖,自是不提,吾儿也不用如此劳累了!”

杨士奇却摇摇头道:“自洪武四年开科之后,中间已断了七八载,朝野之中,若无强力之人推动,恐怕短时间难以恢复。”

“听说胡惟庸大权独揽,他为何不向皇上提议呢?”杨陈氏似有不解道:

“这样一来,天下读书人,都要感念他的恩情了!”

“正如此,他不能也不会提的。”杨士奇一语点破道:“读书人只能感念皇恩浩荡!”

母子俩一边聊,一边吃完了晚饭。

杨陈氏主动要来收拾残局,杨士奇便出门,沿着门前小河走一圈消食。

他正考虑着,怎么把楚王招揽他的事,讲给老母听。

杨士奇觉得,楚王看样子怕也不比自己大多少,若是他诚心相邀,或许真能能去武昌做一番事业。

若对方只是少年心性,有始无终的话,自己带着老母去武昌,那岂不是被坑惨了。

有鉴于此,杨士奇决定,还是再试试对方,再跟老母提吧。

~

翌日一早,杨士奇来到村塾。

赫然看见门口站着一位昨日见过的,楚王的随从。

对方见杨士奇走来,恭敬的捧起一个木盒道:

“先生,这是我家公子送给先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