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保姆当太后(1 / 2)

乱世权后 无名之翼 3728 字 2019-09-18

 崔光从宣武帝的态度里,感受到了他的赞许,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很多。

为了今天的显阳殿决战,崔光准备了很多很多,作为大魏一代文宗,他向来以渊博和强辩著称,今天,为了胡贵嫔的生死,为了他日后的腾达,崔光更是拿出了浑身的本事。

崔光面对群臣,接着慷慨而言:“陛下,文明太后在宫多年,并无生育,按照留犊去母的旧制,两朝天子的生母都被赐死,反而将抚育权授予其他女人,生母无法得到的荣宠,全都由别的女人代享。文明太后之所以极力反对改旧制,就是因为这一点,她将失去母亲的孝文帝从小带在身边抚育,象保姆一样不辞辛苦,究其根本,仍然是为了权力。孝文帝是一代雄才大略的君王,可他从四岁登基起,长达二十二年的时间,都无法真正得到裁断事务的权力,因为,他不愿与他挚爱的从小将他抚养大的祖母争权……陛下,陛下的生母也同样被赐死,陛下幼时由文明太后的侄女冯幽后养育,若不是冯幽后因秽行被孝文先帝赐死,如今坐在殿上听事的,只怕仍然是冯家的女儿!”

这并非危言竦听之语,宣武帝其实早想过这些事情,但今天被崔光当众说了出来,才更觉出这“留犊去母”制度的残忍和可笑。

如果杀了太子的生母,却让别的女人拥有“皇太后”的称号,从而名正言顺以皇帝母亲的名义发号施令,这算是什么孝?这又怎么能防范后妃干政?

崔光刚刚归班,元怿又向前走了一步,侃侃而言道:“陛下。崔少傅所言,深切人心,留犊去母二百年,其实对防备后妃干政毫无半点用处。历来的太子,都是三岁时,生母被赐死。三岁幼儿。正是最依恋母亲怀抱之时,此时,无论谁来恩养太子,三岁地太子都会把她当作母亲。文明太后母养两朝天子,她还是先帝的皇后,有这个名义,有这个身份。最可笑的,是我朝竟出了两个保太后,世祖和高宗两朝。=君子堂首发=都将自己的保姆先尊为保太后,后又封为皇太后……陛下,世祖和高宗对他们的保姆,竟产生了深厚的母子之情!他们地保姆衣紫腰金、母仪天下、一呼百应,拥有皇太后的尊荣,可叹他们的生母却横死宫中、泣血地下……”

忽然间,所有人都看见了宣武帝眼睛中闪动的泪光,这个深沉的喜怒不形于言色的君王,终于克制不住地表露出了自己的感情。

高肇的党徒们,本来还准备出列与崔光、元怿争论一番。但在看见宣武帝脸上的表情后,他们都噤若寒蝉,不敢发出声音来。

不管高肇在外面有多风光,他都只是个没有真正掌握兵权地大司徒,宣武帝的喜怒,仍将决定高肇的前途和命运。

高肇不禁慌张了,他有些口不择言地说道:“陛下,先王立的体制。岂能随意推翻?胡贵嫔不死,老臣心有不甘……”

元怿冷笑道:“高司徒有什么不甘?难道你宁愿见到年幼的太子嘶声哭喊阴阳永隔的母亲?难道你宁愿让今后历朝的大魏天子永远是些没有母亲的孤儿?高司徒,你好忍心!我朝以孝为本,天天都在太学开讲《孝经》。教天下人以孝道,宫中却仍保有这种血腥的悖逆天伦的体制!陛下!陛下不能再让自己终身地遗憾再重演在元诩身上!”

崔光也正义凛然地说道:“皇上,南梁的皇帝老儿萧衍,常取笑我朝的宫规,说杀子留母的祖制,不孝不义,是会坠入畜生道的恶行!他说。如此胡作非为的元家皇室。怎么能够称为中原正朔?陛下,孝文先帝力排众议。革故鼎新,就是为了重建汉鼎,为了让中原大地恢复汉家衣冠,奉儒道佛家为正道,若是我朝坚持这种野蛮风俗,何以服众,何以宣我汉家威仪?”

显阳殿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凝重,在高肇的示意下,几个高党也出班强辩,努力想驳斥掉元怿和崔光两位大臣地慷慨陈辞,但这时候,高党的气焰,在崔光有理有据、引经据典的辩论,元怿声情并茂的声讨下,已经变得是那样地无力。^^君子堂首发^^

显阳殿上的秩序,显得越来越乱。

“够了!”宣武帝忽然低喝一声,“你们都别说了!”

宣武帝皱着眉头,拂袖而去。

中午,他拒绝了高皇后的邀请,独自登上凤尾船,携着曹充华,在西海池上静静赏莲。

其实,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将胡贵嫔赐死,自己童年失母的惨痛记忆,令他痛恨“留犊去母”的陋规陋习,虽然他从没说过,可他心里对这个野蛮的鲜卑风俗有一种痛恨,在宣武帝的任上,他决不打算执行这条宫规。

所以,于皇后没有死于这条宫规,高皇后也从不曾真正被“子贵母死”地祖制逼迫,后宫那些嫔妃们充满心计地避孕和打胎,其实在宣武帝眼里,都是无聊之举。

当初立下这条规矩的魏文帝拓跋沙漠汗,想必,他并不了解《汉书》地真正髓质,所以才会照猫画虎,竟将汉武帝在年老智昏时做的愚蠢举动,当作一种高明的治国之术。

幼帝临朝,如果没有生母,也会有别的女人被封为皇太后,就算所有的先帝后妃都被打入瑶光寺,宫中还有宦官和侍女、保姆呢!

皇权历来是所有人觊觎的目标,与其落入贱役之手,不如被外戚把持。

其实,历朝皇帝,不少是靠了外戚才保住了江山,汉武帝前后经历了窦、王、田、卫四家外戚,这些外戚中,既有帮他取代废太子刘荣。以幼子身份继承大统的权臣,更有卫青、霍去病、李广利这些帮助他开拓疆土、扩大汉朝版图的功臣。

而宣武帝自己,也是靠了高家那一大家子不学无术却言听计从之徒的帮助,才能摆脱从幼年登基时就紧紧跟随在他身边的三位骄横地王叔,不须总是像孩子一样在王叔们手下听政,而是能真正亲临政事、总揆朝纲。成为一位有威仪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