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永宁寺大火(1 / 2)

乱世权后 无名之翼 3527 字 2019-09-18

 火势蔓延起来的时候,胡绿珠正和元诩、妙净、元怿等人一起在毗卢阁听经。

熙平元年(公元516年),也就是洛阳开始兴建永宁寺塔的那一年,崇佛的胡太后派遣敦煌人宋云,和崇立寺的僧人惠生,领着几百人的队伍,前往西域朝礼佛迹,访求经典。

宋云和惠生等人用了近六年时间,遍访乾陀罗等十余国,获得大乘经论一百七十部后,又长途跋涉回来,这半年来,他们住在洛阳城外的几间僻静寺院里,合译了半年多经文,今天才正式为胡太后、永宁寺僧尼还有宫眷、王公们宣讲取来的经义。

坐在莲花上座的,是一名满面风尘、黧黑瘦削、神情宽和的僧人,正是崇立寺的住持惠生方丈。

“贫僧此次往游西域,得来《百喻经》一书,深入浅出,譬喻多端,是佛陀教化弟子之作,可与我们汉家的《论语》相媲美。”惠生方丈翻开面前的菩提经书,眼望胡太后,朗朗言道,“佛家义理玄微,常人难以理喻,是以佛陀以故事来讲佛理,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在天竺宣化极广。依贫僧之见,我朝可以广印此书,以宣教化。”

胡绿珠微微颔首,表示首肯。

如今的北朝,境内有三万多座寺庙,二百多万僧众,可称有史以来的最大佛国,这印行经书,不过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毗卢阁内香烟缭绕,夏日的下午,十分安静,连听众的呼吸声都听不见。

惠生合掌谢过,开始宣讲:“贫僧今日就译说《百喻经》里的一个故事。当年,舍卫国的波斯匿王从城中第一巨富的提婆家里出来。归途中绕往祗园精舍。拜见佛陀。佛陀饭后正在散步,见到国王慌张地驾临精舍,便诧异地迎着国王问道,大王!今天怎么突然来精舍了,有紧急地事吗?波斯匿王叹气道:朕有一事,往告佛陀。佛陀于是问道,何事?请大王告知。波斯匿王告诉佛陀说,大富翁提婆已经病死。丧事上,全城人民都在议论纷纷。佛陀问道:何故?波斯匿王叹道:提婆是天下巨富,却连一件最小地善事也没做过,提婆死后,人们对他只有咒骂讥笑,没有一个人为他难过。朕感到十分惋惜,提婆家产巨万,倘若生前广做好事。人们一定会敬仰怀念他,可如今他却只能遗臭万年,不是很愚痴吗?况且,提婆庞大的财产没有子孙可以承继。那只有依照国家的法律,把他的财产全归国有啦!听说,提婆的黄金被查出有八万余斤。而他日常生活的刻苦俭用,就和一个穷人一样。他不懂得享受财富,运用财富,是一个极愚痴的人。佛陀感叹道:大王!你说得对,我希望你永远有这样智慧的判断。如果像提婆这样地财富,善于运用,做些福利人群的事业,当他死后。人们一定会感到如丧考妣的悲哀。如果。他能在三宝的指导下乐善好施,培福修慧。那功德更是不可思议!在我的教法中,一个真正善于处理财物的人,是自用而不浪费,是利他而不悭吝,能自他两利,财富才不至成为废物的。”

一大篇故事说完,惠生正说到因果善报的地方,外面突然喧哗起来,元怿刚要起身出去查看,只见刘腾慌里慌张地跑了进来,大声叫道:“太后陛下,赶紧撤离永宁寺,僧舍里发生了大火!”

元怿大惊失色,忙喝调外面站班地侍卫,命他们急调京城守戍部队过来。

领军将军元叉和他的弟弟、永乐宫统领元瓜,则赶紧护着胡太后和元诩一起离开了永宁寺,胡绿珠心中跳个不停,永宁寺由于以木制建筑为多,所以到处都开凿了水井和沟渠,离西海池也很近,倘不是急风大火,很难将寺院全部燃着,可她前脚刚撤出永宁寺大门,便已经看见身后的寺院上空浓烟滚滚,几乎吞没了整座宏阔的殿堂和楼阁,甚至连九级木塔也变得模糊起来。

这场火可不小啊!

元怿调来地守卫和僧人们一起,很快在寺庙外排成一条长长的人龙,举着木桶从湖边、井边将水往火中扑去,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旋风卷着烈焰,像恶魔长长的舌头一般,无情地吞噬着那栋曾经以壮丽宏伟名扬海内外地“天下第一寺”。

“快救藏经阁!”刚刚说完《百喻经》的惠生方丈痛心地叫道,若不是弟子拦着他,他早就冲进去了,藏经阁里,可有他六年辛苦取来的真经啊!

可最烟浓火盛的地方,恰恰是藏经阁。

元怿望着腾空的烈焰,同样心痛不已。

前日下午,胡太后在船上对他的许诺言犹在耳,还有四年,四年后元诩就可以亲政,而这间深幽无比的宫内寺院,将是他们俩相偕养老参禅之所,藏经阁里浩如烟海的佛典,毗卢阁里不时宣讲地高僧,幽静佛堂对坐读经……这种远离尘世、远离世间攘攘纷争和权力争夺地生活,才是元怿最向往的人生,自十六岁入朝参政开始,这位大魏最受宠信最有威仪地摄政王,已经厌倦于这种为了荣华富贵而拼个你死我活的生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