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孤家寡人(1 / 2)

乱世权后 无名之翼 4395 字 2019-09-18

 胡绿珠长叹一声,蔼声道:“我即将归政逊位,余生,我想到永宁寺中闭门读经。(本书由爱书者)但行前,我不能不为皇上打算一下,如今朝中宗室的重臣甚多,他们见皇上专宠潘充华,早有议论,说皇上只怕乏嗣,已萌异志。皇上,你昨日大婚,下个月亲政,目前人心不稳,皇上不能不有所举措。”

已经很多年了,元诩都没有听见母后这样轻声细语地和他说话,更没有见过母后认真为他的位置盘算,心下不禁涌起感激之情,看着母后的目光,也变得柔和许多。

“那依母后之见呢?”他恭谨地问道。

胡绿珠一狠心,最后做了个决定,温和地笑道:“马上颁下诏书,说潘充华为皇上生了个儿子,即刻立为太子!”

“呵!”李嬷嬷惊叫出声,元诩也目瞪口呆。

“这……只怕不妥。”元诩一生都很少听见母后这么温蔼地说话,他不想出口驳回。

“诩儿!”胡绿珠亲切地唤道,“母后都是为你好。立此女为太子,一者可以平稳宗室人心,让他们消去野心,安定朝野;二者,也可以尊荣潘充华和潘家的子弟。母后答应你,只要立太子的诏书一下,母后就立刻擢升潘充华为贵嫔,封李嬷嬷为修成君,将潘家的子弟封侯拜将!将来,潘充华生了儿子,再改立太子也不迟,你看呢?”

这些诺言让元诩和李嬷嬷都怦然心动,然而,不知道为什么,饱经世事的李嬷嬷,从胡绿珠的表情和话语里,还是读出了另一层意思。

一生未经过权力之争的李嬷嬷。无法判断出胡绿珠的本心到底是什么。她只觉得,胡绿珠的眼神晦暗而凶狠,似乎在极力掩盖着什么阴谋,但善良的老妇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样一个完美地计划下,还能有什么别地打算不成?

元诩终于迟疑地点了点头,胡绿珠心下一喜,推开内室的门。大步走了进去。

片刻后,胡绿珠再次推门出来,匆匆说道:“我已经将事情办妥了,皇上,这件事,除了你我,除了李嬷嬷母女,再无别人知道。望皇上勿将这秘事泄露给大臣和宗室。”

她话还没说完,内室里便传来了两声女人的惨叫。

元诩和李嬷嬷吓得赶快推门观看,却见潘充华的床前,两个平日侍候的宫婢都翻滚在地。口鼻流血、面色青紫,在她们身边,一只小小的托盘、两个酒盅已经打得粉碎。碎片中,有一枝胡绿珠平素用的长簪。

元诩有些心惊肉跳地走过去,拾起长簪,发现中空的长簪里,居然放有深红色地灭心莲膏脂。

母后竟能于瞬间杀二婢,这种决断,这种毒辣,令元诩不寒而栗。

他附身在潘充华的床前。见自己新生的女儿长着一张粉团般的小脸。卧于母亲的怀中,熟睡正酣。元诩注视这幅画面良久。才感觉到一种平静和安定慢慢回到了自己心中。

已经为人父,下个月又要亲政了,元诩从内心深处泛出来一种喜悦之情,十九岁的他,到底长成一个成年男子、一个成熟稳重的大魏天子了,他将要大刀阔斧地对自己的治下进行变法,要革旧布新,要废去大批官员,起用一批新人!

眼望着窗外初升地红日,元诩发现自己的身体里充满了力量。

这天下午,宫中传出由胡太后和皇帝元诩共同加印的大魏诏书,内称:“潘充华有孕椒宫,已诞储两,熊罴有兆,国有统胤。”即日册封新生的皇子为大魏太子。

深夜地清凉殿,永远只点着两盏红纱灯笼,这是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初春的料峭寒风在十亩空荡荡的荷池上撞来撞去,风声凄厉,象极了从前胡绿珠与元怿两人按板而唱地《宛转歌》,人鬼隔世,胡绿珠心下黯然。

元诩大婚已经一个月,按照旧制,明天早晨,胡绿珠就不必再去太极殿听政了。

十三年来,她已习惯了早起,想到明天再也没有机会上太极殿议决国事,胡绿珠有一种极大的失落感。

多少年来,她已经只能在权力中看见自己的价值,失去皇权的她,将是什么人呢?一个丧夫多年的老妇?一个被天下人嘲骂的荡妇?一个孤苦伶仃、即将与永宁寺青灯永伴的苦命女人?

年过半百的小姑姑妙通,现在已是名满天下地高僧。尽管住得和胡绿珠只有一壁之隔,妙通也很少与胡绿珠过往。她清心寡欲,常常整天不说话,久在红尘地胡绿珠,害怕成为那样的练行尼。

门外有女官报道:“领军将军郑俨求见太后。”

“宣。”自从听见他和建德公主私通之事后,胡绿珠已经不再召见他了,但这个心情格外失落地夜晚,胡绿珠开始思念这个薄情的少年。

阴暗的纱灯下,郑俨的脸看起来有几分惶急。

胡绿珠痴痴地看着他,想起了许多年前,桂殿那个夜晚,杨白花也曾在灯下来见她,当年的杨白花,是那样单纯明澈,是他让胡绿珠知道了,什么是两情相悦的滋味。

“太后陛下……”郑俨欲言又止,满脸都是恐惧之色。他素来是个胆大妄为的公子哥儿,是什么事情让他惊恐?

“又做了什么事?”胡绿珠有些落寞地问道,今夜,没有梳妆的她,在镜中发现了自己的苍老和丑陋,呵,从前姿容绝世的美人,竟也会有这样一天。

郑俨脸色煞白,怔了半天,才膝行到她身边,低声说道:“臣……臣……臣已经将药给了胡皇后。”

“什么?”胡绿珠吓了一跳,猛然间,她悟出了郑俨话里的意思,大惊失色道。“你在说什么?什么药?什么胡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