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论文(2 / 2)

接下来的日子,繁忙是君信唯一能想到的来形容他的生活的词汇,倒不是形容他生活的词汇太少,而是不管是地狱还是魔鬼一类的词汇,都无法准确的形容他的忙碌。倒不如最后大巧不工的用个最万能的繁忙来形容。

每天早上,五点钟不到就起床,十分钟解决洗漱后便出了宿舍门。五点半就通过图书馆的后门(胡教授帮忙)来到属于自己的专门的地方开始思考,写作。大概六点半到七点谷梦雪会把早饭带过来,然后君信停下来几分钟,与谷梦雪东拉西扯的说上几句情话,便又开始查阅资料。

中午十二点半,和下午五点半左右,以同样的方式解决了晚饭后,继续写作论文和查阅资料。一直到了凌晨两点多,图书馆剩下最后一个人。

君信的艰苦奋斗,取得的效果是惊人的,他的第一篇论文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初稿。这篇论文是关于谷山—志村猜想与费马大定理之间的联系的一个猜想。前世是由1985年德国数学家弗雷提出来的一个猜想,又被称为“ε-猜想”,但当时的他没有完全的证明他的推断。1986年,美国数学家里贝特证明了弗雷命题,于是证明费马大定理的希望便集中于“谷山——志村猜想”。

君信很快的就将这个世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君信猜想”的证明完成了。因为有着结果可以作为借鉴,所以君信很快的完成了论文的初稿。

真正麻烦的是准晶体的论文撰写。准晶体的发现者谢赫特曼在1982年发现了准晶体,但是在当时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引起轩然大波,一度以来,谢赫特曼被认为是异端,从而被赶出了他所在的团队。

直到1984年,谢赫特曼在另外的一个团队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论文《一种长程有序但不具备周期性的金属相》,从而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

但是站在摆在君信面前的问题是,他自己是一个数学系的学生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却是化学上的成果。诚然准晶体的数学研究一直都是后世的一个大热门。那么,自己究竟是要把这篇论文写成数学论文还是写成化学方面的论文?

傅立叶对君信的启发是很大,不过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君信却有点显得犹豫不决了。思前想后最后在谷梦雪的启发下,将两者合并在了一起,于是一篇名为《论一种长程有序但不具备周期性的新物质的数学结构》。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当然也可以说是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照正规的化学论文写作的方式,概要的描写了准晶体。这一部分大抵上便是摘要部分了。第二部分则是完全的数学推导过程,是在君信原来的那一篇发表在《数学进展》的论文的简要推理公式;第三部分则是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不过数据分析过程中的的数学公式推导与运用,几乎囊括了以后几十年里面的准晶体的一些最基本的结构的数学模型和分析。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可以当成是一个部分。在这一部分里面,君信给出了准晶体的明确的定义和依据实验数据总结而来的性质。并且给出了准晶体的完整数学结构模型和分布函数的方程式。

总得来说,这篇论文像是麦克斯韦建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一样,将准晶体的所有性质和所有的结构分析全部囊括进去。同时又兼顾了化学方面的大部分实验内容。

在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君信将格式修改为化学论文的标准格式,一番修改下,论文的初稿总算是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