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 19 章(1 / 2)

 12月19日, 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出行困难,影响身体健康的雾霾开始不明原因地缓慢消失。

气象总局收到全国各地雾霾监测站传来的最新检测,结果显示各地雾霾浓度开始下降, 按目前这个速度到20日早上八点,雾霾将彻底消失, 全国人民会迎来一个清晰的早晨。

他们将目光转向国外, 从各种渠道得到确切消息,国外的雾霾浓度也开始下降, 全球雾霾即将结束。

系统给出的信息再次验证。

齐老给各部门发出通知, 让他们积极做好雾霾结束后的应对措施。他能想象到雾霾结束后各大超市, 购物中心人满为患的情景。

全国各个超市, 商城, 公共交通接到通知后, 加班加点补充物资,都希望能快点填补雾霾期间的损失。

20日, 他们翘首以盼。

凌晨, 是年轻人娱乐活动时间, 是夜猫子修炼的必经之路。

米亚,资深夜猫子, 也是一名游戏主播, 工作就是直播打游戏,在雾霾这段时间里直播间的人数明显上升, 云游戏的人变多。

米亚通关恐怖游戏第一章节,配音闲聊说得是口干舌燥, 桌边的水杯已空, 她暂停游戏。

“家人们, 我去喝点水, 马上回来。”

直播间都是老熟人,纷纷开口。

“去吧,去吧。”

“多喝水,多喝点。”

“快点哦~”

不过十秒,直播间的观众听到米亚惊讶的叫声。

“怎么了怎么了?米亚家里遭贼了?”

“米亚发生了什么?”

“看不见人。”

米亚拿着水杯哒哒哒地跑回房间,兴高采烈地说:“家人们,我发现我这儿的雾霾变少了!应该不是我的错觉吧。”

她切换直播设备,举着手机去了阳台,对准外面。

“你们看楼下那个路灯,是不是变清楚了!”米亚在雾霾初期也直播过她这里的雾霾状况,当时也是以楼下的路灯作为参照,那时只能看到一个发光的亮点,现在能看到路灯的轮廓了,灯光也比之前的要亮得多。

“你们那儿怎么样了?”米亚问道。

“我每天都拉窗帘,还真没注意看。”

“我也没注意,去看看。”

“我也去。”

“!!!!真的变少了!!”

“我这里也是!看得比以前远,是不是要消失了啊?”

“同上,希望快点消失,我要长蘑菇了。”

“我去问问别人看看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淡了。”

米亚的直播间也由原来的直播恐怖游戏实况变为雾霾变淡讨论会。

全国的夜猫子不少,发现雾霾变淡的人也不止一个,他们呼朋唤友,四处发帖宣布这个好消息。

各类社交平台一时间全被雾霾减少,雾霾即将消失?等相关词汇刷屏。

“雾霾消失了,我想出去耍。”

“我要去采购,地主家没有余粮了。”

“我带全家去晒太阳,关在家里都发霉了。”

“出去散步,不想呆在家里了。”

“终于可以开车了!”

他们还不知雾霾是否会完全消失,只是看到雾霾变少变淡就已经不禁畅想没有雾霾后的生活。

生活嘛,总是要充满希望的,不是吗?

被雾霾变少这个好消息刺激得像打了鸡血的夜猫子们在网上冲浪两三个小时,那股兴奋劲儿终是过去了,身体叫嚣着要休息。

他们闭眼躺下,嘴角带着一丝微笑,期盼着睁眼能见蓝色天空。

早上六点,老人们陆续起床,打开电视准备收看早间新闻播报。这是他们获得雾霾消息的唯一方式,手机网络他们弄不来,还是电视新闻来得直接。

“今天是12月20日,星期三,让我们来看一下今日主要新闻。”

“据气象总局发来的最新消息,全球雾霾从今日凌晨起逐渐消退,将在早上八点全部消散,大家可以摘下口罩迎来雾霾后第一个明媚的晴天。”

哐当一声,不锈钢杯盖掉在地上。

老头大声叫道:“清婉,清婉,你过来听一看,上面说得是什么?”

名为清婉的老太太端着两碗面,嫌弃地说:“怎么了大清早的,看个新闻还掉杯盖。现在还早,别把米亚吵醒了。”

老太太把面放到桌上,回头看电视。

早间新闻播报已放完有关雾霾的消息,老头换了个台,正好在播放此消息。

“据气象总局发来的最新消息,全球雾霾从今日凌晨起逐渐消退,将在早上八点全部消散,大家可以摘下口罩迎来雾霾后第一个明媚的晴天。”

啪嗒两声,老太太手上的两双筷子掉了。

老头笑呵呵地说:“清婉你还说我,你不也一样。”

老太太回过神,捡起地上的筷子去厨房冲了冲。

“行了吧你,快吃面,吃完看看要出去买什么东西,家里没多少食物了。”

老人们对电视新闻播出的内容百分之百信任,新闻说八点没雾霾那就是八点没雾霾,他们已经开始考虑八点以后的事情。

两人吃完面,理清要买的食物,把小闹钟摆在窗台,一边看窗外一边等八点。

窗外的雾霾越变越少,曾经朦胧的天空,树木,路灯,草坪,一点点在眼前展现本来的模样。

临近八点,雾霾已几乎看不见,清朗明媚的天空再次出现。

久违清晰的视野,让人倍感激动。

“好啊,真好。”

“我们走吧,拿东西准备出门,买完出去晒太阳。”老太太吩咐道。

“好。”老头从杂货间拿出一阵子没用的两个小拖车。

八点,似乎所有的老人都看了早间新闻,知道雾霾消散的消息。

楼道间,电梯里,街上全是老人。各个拖着小拖车出门大采购。

公交地铁两分钟一趟,趟趟满座。

还未开业的超市里已准备妥当,物资堆满仓库,收费结账的工作人员安排充足。就等着开业了。

超市外的老人越来越多,负责人提前开业。

八点十分,门开了,老人们鱼贯而入,开始抢购。

超市的大喇叭响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