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慈禧吃惊(1 / 2)

武神1890 文彰 0 字 2022-06-05

 绿荫环绕的花石小路上,一位贵妇人在两名宫女的陪同下进入了一处亭台。

举目望去,天高云淡,一片蔚蓝,醉人心扉,与之相对,是一片浩瀚的水面,波光粼粼,闪动着太阳的金色。

亭、台、楼、阁、水、桥、山、塔,交相辉映,彼此衬托,在绿意的渲染下,一切都是如诗如画。

最让人心动的,是靠近亭子的水面,那好大一片荷叶,碧绿层叠蔓延开去,在风儿的嬉戏中好似一个个绿色的精灵跳着欢乐的舞蹈,多么迷人的景色啊。

风儿水汽荷叶清香的韵味中,夏日满清京城的炙热,顿时消散了不少,贵妇人舒服的眯起了眼睛,跟随在后的宫女也难得的露出一分小心谨慎的笑意。

贵妇人的笑容却并不灿烂,她这一生,过于波澜起伏,虽然大开大合、壮阔如海,如今更是执掌了整个朝廷,但她的半百人生里,又怎少得了遗憾呢。

青年寡居,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儿子,本想培养成才,反倒母子近乎仇视,逆反的小皇帝,最终学坏了,染了一身无药可治的恶疾,最终,跟随他那同样早逝的皇阿玛去了。

中年丧子,人生何其之大悲哀、大不幸,贵妇人,咬着牙、含着泪,抗了下来,之后,她把她妹妹的儿子,另一位王爷的小王子,推上了这个泱泱大国的最高宝座。

这一回,她冷漠处之,对其更加严格,或许是同治的前车之鉴,这位年号为光绪的小皇帝成长的还不错,特别是几位老师的把控下,越发有一个不错的明君的趋势。

小皇帝对他这个皇爸爸孝敬恭顺,又是他亲生儿子的堂兄弟,他的亲侄子和亲外甥,但贵妇人总觉得,那小家伙藏着一份心思。

毕竟,她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怎么都挡住了小皇帝应该有的风光无限,常理儿不是。

轻轻叹息,贵妇人转身,两名宫女赶紧礼拜让开回到贵夫人的身后。

“老佛爷,准备用膳么?”一位宫女问道。

“是有些饿了。”贵妇人点头。

这位端庄典雅,肤色白净,乌黑光亮的头发,年纪虽长但仍显清秀眉目的中年女人,乃是大清帝国最为显赫的贵妇人,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老佛爷。

颐和园已经改建完成,慈禧太后在京城的炎热夏日里总算有了消暑的去处,至于承德避暑山庄,那是一个伤心地,不去也罢。

颐和园一处宅院,已经变成了巨型厨房,五十个炉灶一一摆开,阵势惊人,每个炉灶配一个大厨,每次只做两道菜,此外每个炉灶还有一个小厨负责炉火。

每个大厨身后,还有几名杂厨,负责摘菜、洗菜等杂活,比如慈禧太后要吃豆芽,就需要专人,一根儿一根儿摘豆芽,豆芽根儿上的须全部摘掉,还不能弄断豆芽的本身。

“大伙儿快点儿,老佛爷已经回程了。”总管大太监李莲英,就在厨房一侧,看着厨师们把一盘盘精美菜肴烹制出来。

慈禧太后安坐,没过多久,李莲英的声音从外边传来,“奴才请见老佛爷。”

“进来吧!”慈禧平和的开口,语气柔和的好似普通妇人。

“老佛爷,现在传膳?”李莲英弯腰低头眉眼顺从的说道。

“传!”慈禧点头。

“老佛爷用膳了。”李莲英小步快速走到门口,高声传达。

少顷,一名名早就准备好的宫女,端着食盒,走进来,轻轻拿出一碗碗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肴,摆放在慈禧身前的长长作案上。

菜肴之多,光是正菜就有100种,糕点水果糖食干果也有100类,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不过在慈禧眼中,随伺的宫女太监心里,我大清第一人的排场,这根本不算什么,可还没到老佛爷的生日呢。

慈禧面前最近的一道菜,是一只看似普普通通的肥鸭,这可是她最喜欢的菜,脸带笑容夹起一块鸭皮,美滋滋的吃上了。

这道清炖肥鸭,看似简单,实际最耗功夫,将鸭洗净,加调味品装入瓷罐,隔水用文火蒸三天,肉酥骨软,但是慈禧只食几筷最为精美可口的鸭皮。

慈禧对鸭子情有独钟,在她晚膳的食单中,20多道菜式里,鸭肴就有“燕窝如字八宝鸭子”等七种。

比如,清炖肥鸭一边,还有片好的烤鸭,搭配荷叶饼、葱条、萝卜条、甜面酱,只是这道菜,慈禧也不过吃一两口。

烧乳猪、熏鸡、煨羊腿,都是距离慈禧老佛爷最近的菜,都是她喜欢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