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血脉中的历史(1 / 2)

武神1890 文彰 0 字 2022-06-05

 巨大的光幕上,密密麻麻接天连地一样的结构,无数的字符标识其间,浩瀚如星海,庞大的无法计算。

“生物体包括人类在内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基因在传递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这个符号变成另一个符号!”神炵介绍中,伸手一指,就见光幕上一个被画着红圈的区域,立刻有了变化。

“每一次基因序列上的突变,只能由突变之人的子代继承,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基因的变化计算出发生突变对应的时间、人物、关系!”神炵展开说明,同时光幕上有了变化,图像、文字、数据给出更直观的解释。

“人类的历史,都记录在基因中,写在我们的血脉里!”神炵看着广场上的人们说道,目光最后扫过李鸿章、依克唐阿等人吃惊的面孔。

“人类的东非祖先的一支后裔Y染色体单倍群突变为A-M91,12万年前,人类的东非祖先的另一支后裔Y染色体单倍群突变为B-M60和M168。”神炵郎朗讲述道,同时光幕上,展开了一副苍莽浩瀚的非洲远古时代景色,上面活动着的赫然是远古非洲人类。

“M168继续突变为三个分支:C-M130、P9(YAP)、F-M89。P9(YAP)又继续突变为D-M174和E-M96(SRY)。”

“10万年前,C和D最先走出非洲,形成棕色人种,他们沿着印度洋岸边,拿着旧石器和尖木叉,在海边捕鱼为生,并捡食滩涂上的高蛋白食物,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扩展,来到了印度,形成了前达罗毗荼人。前达罗毗荼人是所知的棕色人种中文化发展的最为先进的一支,与后来的L共同创造了哈拉巴文化。”

“接着,棕色人种继续东进,到了东南亚,当时海平面要低好多,巺他群岛与中南半岛连成一片,澳大利亚和伊利安岛以及美拉尼西亚的许多岛屿也连在一起。

6万年前,棕色人种到达并占领了这片地区。到后来海平面抬升以后,澳大利亚和伊利安岛远离亚洲大陆,棕色人种在这两块孤立的大陆上居住。

4万多年前,棕色人种又北上占领整个东亚大陆,创造了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如山顶洞人、资阳人。当时的日本列岛与朝鲜半岛、美洲与亚洲都是连在一起的,棕色人种沿着今对马海峡到达日本,成为绳文人,并且沿着今白令海峡到了美洲。”神炵首先介绍了基因突变后,走出非洲进而诞生的棕色人种。

“7万年前,黄白种人F-M89(P14)也离开非洲,他们没有走海岸线,而是走陆路,6万年前到达西亚(苏美尔、伊朗、巴基斯坦)并定居在那里,形成欧亚人群。接着,G-M201、H-M69(M52)、J-M304(1212)从欧亚人群分离出去,G-M201迁移到意大利、小亚细亚、伊朗;H-M69(M52)迁移到印度。

J-M304(1212)是阿拉伯人的祖先,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I-P19(M170)也从欧亚人群分离出去,迁移到北冰洋沿岸。

K-M9也从欧亚人群分离出去,由于东部高山的影响,K-M9分为两个方向继续向东迁徙,一部分L-M20(M11)向南,进入印度次大陆。3万年前L与从南部沿海进入印度的“海上移民”棕色人种C4、C5遭遇,其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K-M9另外一部分M-M5(M4/H17)继续东进,来到澳洲,K-M9的另外一部分K则进入澳洲和中国。”

“K-M9另外一部分P-P27(M45)于3.5万年前向北面的兴都库什山走去,继续向北进入中亚里海北岸游牧,即今天的印欧语系。印欧语系西支染色体突变为R-M207(M173),Gm血型由afb1b3突变为fb1b3。

公元前3000年,印欧语系西支R1b离开故乡分好几路向四面八方扩张。西支一路到了希腊,西支二路到了意大利(这两路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起源)。西支三路穿过中欧一直到达不列颠诸岛(凯尔特人的祖先)。西支还有两路北上到了东欧波罗的海,西边的为日尔曼、东边的为斯拉夫。这些西支白种人每到一处,就征服或同化当地的土著(尼安德特人),把自己的语言传播到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