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北洋大臣(1 / 2)

武神1890 文彰 0 字 2022-06-05

 天津,一片风雪掩盖下的东方古典院落,李鸿章穿着棉袄,透过院落之上的蓝天,感受着这片古老的文明世界。

旬日之前,李鸿章派了心腹手下,由他的二子亲自带着李鸿章的手书,赶赴湖广总督衙门,秘见湖广总督张之洞。

其中之重要部分,自然是有关李鸿章海兰泡之行的见闻,对于满清未来的思考和决定,张之洞和李鸿章同为汉人,都是洋务运动的推动者,同为掌握满清地方势力的大员,李鸿章与张之洞互动是应有之意。

实际上,不仅湖广总督张之洞那里,李鸿章熟悉的满清汉人重臣,尤其是一些手握大权的总督、巡抚,李鸿章都派了相干人等通了消息。

既然已经决定满清的未来和华夏这片土地的走向,那么李鸿章这个首先对神炵表态之人,就应该把一些准备工作做的漂亮,李鸿章虽然偌大年纪了,但也希望在人生的后半段,绽放更耀眼的光辉。

“大人,他们已经到了。”一位幕僚出现在院落中,轻声对出神的李鸿章说道。

“好。”李鸿章微微点头,转身与恭敬而立的幕僚离开。

不久,一处隐蔽的大厅内,李鸿章,与北洋大臣的部分官员们,分宾主落座。

“大人,这是我们这些日子,根据大人的意见,对于北洋之下的各个部门、产业,进行的统计数据。”一位身穿便服的北洋官员,戴着眼镜,拿出厚厚的几份文件。

“先说说情况吧。”李鸿章淡然道,脑中闪过这些年他为之付出心血的洋务运动,心中并不怎么快慰。

1866年,清政府派大臣筹建天津机器局,“****外洋各种军火机器”,从次年起,开始在天津城南海光寺兴建枪炮厂,在城东贾家沽兴建火药厂。

1870年,清政府派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李鸿章对机器局大加整顿和扩充,他辞退一些不精技艺的洋匠,另从香港等地募来工匠,并增建厂房,添置设备,把机器局扩大为东西两局,东局在贾家沽道,西局在海光寺。经过多次扩建,机器局的规模越来越大,设有火药厂、洋枪厂等十几个分厂。

为了提高军火生产,天津机器局不断从外国引进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1887年,机器局在东局兴建了一座制造栗色火药的工厂。据当时外国记者报道,这个工厂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好的火药厂,能以最新式的机器制造最新式的炸药”。

1888年,为了制造新式钢制炮弹,机器局决定在东局建立一座炼钢厂,安装了从英国购买的全套炼钢设备以及铸钢炉等。炼钢厂于1892年建成,这是我国北方第一座近代炼钢厂。

除了生产军火,机器局还负责修理北洋海军和轮船招商局的舰船,并能制造一些军用或民用船只。天津机器局经常雇用的工人有2000至2500人。在1900年以前,天津机器局一直是北方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

除了发展军用工业以外,洋务派还在天津创办电报和修筑铁路。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电线,发送电报,“号令各营,顷刻响应”,这是中国最早试办成功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