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草原大火(1 / 2)

 原来,一直苦等周吉祥苏醒未果的李陵实在是无法继续苦等下去,便召唤人手去边塞投军。刚到边塞不久的他们正好遇上汉军的一次大规模讨伐战役,一路跟随汉军主力前行的李陵终于等到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在一次深夜突击作战中,李陵身骑那匹健壮无比的五花大马,在匈奴人乱哄哄的军营里连续斩杀两百多人,直接斩首二十一人,其中就有匈奴主将和副将。本来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匈奴人在失去统一的指挥后,彻底阵脚大乱,在汉军不断的突击下,将近一半被斩杀,除了极其少数运气好的人突围而去,剩下的都成了汉军的俘虏。

一战成名的李陵因战功被提升为百夫长,二狗的三个舅舅则被他调来当了自己的亲随。随着战事的不断延续,战功的不断累积。李陵很快就坐到了前军校尉的位置上。连战连捷的大好形势冲昏了大汉皇帝和群臣的头脑。一个大胆却粗略的作战计划被送到了汉军前线主帅的桌案上。皇帝命令尽起边塞所有军队组成左路大军,与中央派出的另外一路大军组成合围之势,妄图一战而尽全功,彻底扫除匈奴的威胁。

作战经验丰富的李陵被调往中央军担任右路军的前锋。然而狡猾的匈奴人这一次没有和汉军正面作战,而是不断骚扰和侵袭汉军的补给线。深入草原腹地的汉军无法得到日常的补给,受伤的士兵无法得到及时的医治,汉军的战斗力和士气日益低下。而这一切让统帅右路大军的皇亲国戚们十分惊慌和束手无策,他们只是兴致勃勃的来边疆捞取军功的,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亲自操刀站上血淋淋的战场,更加没想到会陷入如今这个进退两难的艰难境地。朝廷的边塞远在天边,补给线被彻底切断,随军的补给一天天减少。皇亲国戚们争吵了半月所作出的决策居然只是是固守待援,并不断派出信使去催促左路大军向自己靠拢,殊不知这些信使没有一个能活着找到左路大军,因为他们都被匈奴人不断游弋的小股游骑歼灭了。

随着每日匈奴人的骚扰次数突然增多,李陵敏锐的察觉到自己这一路大军所面临的巨大危险。所以李陵多次冒死求见主帅上陈迅速退兵的理由,结果却换来一通劈头盖脸的驳斥和嘲笑挖苦,皇亲国戚们都嘲笑他是一个迷路将军的胆小后代,挖苦他作为一个小小校尉没有资格谈论国家大事,只需要听命行事便可。

不死心的李陵只好暗中联络一些有远见和胆识的中下级军官,加强了营塞各处的防御。并悄悄地让手下的亲兵收集马匹和箭矢时刻准备突围。

就在防御加强后的第三日清晨,汉军大营就遭到了铺天盖地的匈奴人主力,狂风骤雨般的疯狂攻击。胶着的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伤亡惨重的匈奴人才停止了疯狂的进攻,渐渐退回五里之外的营地休整。汉军营塞外的壕沟被匈奴人的尸体填满失去了防御的作用,六尺高的夯土墙也在双方无数次的争夺中几乎被踏平,混着暗红色和鲜红血液的泥浆在死亡气息厚重的风中渐渐发黑变干,夯土墙后的木栅栏也多处被匈奴人破坏,防御力大不如前。营塞边的那条小河早已改变了本来的颜色,呜咽个不停的河水将双方的鲜血灌溉流经的一切土地。

汉军这一日的伤亡达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营地里到处都堆放着残缺不全的同袍尸身,哭爹喊娘的伤兵们咒骂着可以咒骂的一切。李陵和几个侥幸存活下来的中级军官围坐在火堆旁默不作声的听着身后那些伤兵们撕心裂肺的嘶吼。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再这样下去他们统统都会留在这一片他们绝不想留下的地方。

也许是被白天的厮杀吓坏了,从出征伊始就争吵不休的皇亲国戚们统统都成为了垂头丧气的哑巴。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再愚蠢的人都可以预见到自己明天的命运。

沉默中,总算不是太愚蠢的人们终于想起来那个他们嘲笑过,挖苦过的小小校尉,既然他有先见之明的推测出了匈奴人的攻击,也许他就有解救大家的办法呢?抱着侥幸的心理,一直高高在上的皇亲国戚们终于放低姿态,低声下气的邀请李陵共商“国家大事”,妄图抓住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望着这些态度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大人”们,李陵只是建议突围,越快越好。因为匈奴人刚到就发起了进攻,几乎没有时间准备围困的工事,如果再拖下去就是想跑都跑不掉。但是汉军大部分都是步兵,在这一马平川的草原上是无论如何都跑不过匈奴人的骑兵的。所以步兵只能以集团行动向边塞靠拢,那几千骑兵只能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为了保命的大人们这次异常痛快的一致同意,将突围的指挥暂时交由李陵全权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