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上海知府(1 / 2)

 地处长江口的上海,这座新兴城市已经超过了北京和南京,成为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知县姚廷遴也水涨船高,就在上海衙门不用挪动地盘,就从七品知县,一路升为六品知州,五品知州,四品知府,现在又变成正三品的知府,和顺天府、应天府这些高级的知府一样的品级了!</p>

原本被清廷改名成江宁府的南京,现在又被改回南京的名字了,原江宁府衙门,换了一个牌子,变成应天府衙门。</p>

顺天府目前还在清廷手中,等今后收回北京之后,王新宇打算把顺天府、应天府和上海府的知府品级再次提高,变成和总督一样品级的正二品,甚至是从一品大员!</p>

位于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上海老城区内,上海知府衙门就设在老城区,知府大人姚廷遴坐在知府衙门的客厅内,正在宴请黄宗羲、祁班孙、顾炎武和方以智等一批江南名人。</p>

“姚府尹真是可喜可贺啊!四年前还是七品县令,今天已经升为三品知府了!”祁班孙拱了一下手道。</p>

黄宗羲哈哈大笑:“还是纯如老弟有眼光啊!四年前王爷请你去当嘉兴同知都不去,宁可在上海当七品知县。当年好多人还嘲笑纯如老弟太傻呢,如今看来,纯如老弟才是真正的先知先觉啊!”</p>

区区四年时间,从七品县令升为三品高官,这提升速度确实坐火箭了,姚廷遴就地升级,连衙门都没有挪动,就一路升官,确实令人羡慕。不过这姚廷遴事实上也是能人了,他出生于崇祯元年,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此人很有才华,但一直没有考取功名,而且此人敢说实话。</p>

真实历史上,范文程的第三子范承勋出任两江总督的时候,范大汉奸的儿子居然被康熙和历史学家都标榜为清正廉洁的好官,但是姚廷遴写的书里面,就真实记录了范承勋的种种劣迹,姚廷遴在他的书里面写道:范总督南下视察上海,场面豪华奢侈不必说,犒赏、礼仪却件件照收不误,县中费银五千两。海关官特备豪华游船从苏州赶到上海,摆酒于船内,演戏饮酒而去,礼金亦费五百两。做到两省总督,下僚送礼,一概全收,贪婪极矣。自称文正公之后,岂料文正公之子孙,有如是不肖哉。</p>

姚廷遴极有才华,由于他是明朝时期浙江布政使姚永济的从孙,到了清朝的时候又担任过一段时间县吏,加上他精通医学,当年王新宇攻下浙江,急需用人,于是黄宗羲等人就推荐了此人。</p>

虽然姚廷遴没有考取功名,但是在黄宗羲等江南士子眼中,是姚廷遴不愿意考取清廷伪朝的功名,所以就推荐了此人。</p>

这姚廷遴也确实是一个能人,自从担任上海知县以来,城市建设工作就做得非常好,在这四年之内,上海滩上出现了一栋栋豪华的大楼,从苏州河往南,沿着黄浦江铺设了一条水泥马路,被称之为外滩。苏州河以北,沿着黄浦江,修建了大量的码头仓库,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上海。</p>

姚廷遴一心投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他还亲自参与,设计了上海未来发展的蓝图,规划了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码头区等,即将修建的京沪铁路也在规划之中,目前正在修建一条从闸北区通往吴淞口的铁路。</p>

从闸北区通往吴淞口的铁路,把苏州河以北的住宅区、工业区和码头连接在一起。这条铁路可以办客运,从住宅区出来,去上班的人们能够搭乘轨道马车去工业区和码头上班;工业区生产出的货物,也能通过在这条铁路上运行的轨道马车,送往码头,装上船运送往南洋再转运去欧洲,或者漂洋过海送往对岸的美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