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困乏(1 / 2)

 上一章章节数字错了,内容是正确的,囧。

………………………………………………

三支军团的正副军团长人选暂时不会公布,吕哲也不确定自己心中拟定的人选会不是是最后的正副军团长,一切还要到军队整编完毕之后才会有最终的定论。

整编军队自然是不可能所有军队同时进行整编,毕竟各郡怎么说都需要留下驻军防卫,那么也就只能一支一支的轮换调回。

不过有一点,庞大的部队数量让脆弱的民生体系压得不堪重负,因此军队的裁军刻不容缓,应该在一个月之内将老弱裁掉。

裁军自然不是说裁掉就放任不管,毕竟一下子那么多士兵复员若是回到民间无事可做必然会形成治安问题,那么为复员的老弱安排去处也就成了不使治安恶化的办法。

吕哲不但要发展军队,别忘了南郡和苍梧郡的开发也被提上了日程,四处都急需人手之下,复员的老弱干点农活或是做一些不需要技术含量的手工总是没有问题。

针对四十岁以上的军方复员有所安排,而那些十三岁以下的娃娃兵也有专门的规划。

那么小的岁数就被拉入军中或是主动进入军队,那肯定是举目无亲居多,他们要是从军队中出来无法自力更生肯定是要饿死,因此吕哲针对这个作为两个方案,其一是由黔首进行认养,其二就是组建少年军。

对于组建少年军的计划燕彼是无比的赞同,他认为嫡系部队就是该从小培养。自小就编练成军,能保证这支军队的忠诚度,他觉得吕哲组建少年军的想法是深谋远虑。同时,既然是少年军,那么肯定是要进行训练,等待这帮少年军成长起来肯定是成为一支战力可观的力量。

有数知道吕哲有意组建少年军的人都持赞同态度。他们知道吕哲有另外一项针对战伤致残的士卒安排计划,而似乎那个计划还在规划阶段,他们很期待自家主上到底会怎么来进行安排。

对于战伤致残士卒的安排,吕哲的方法没有什么复杂的地方,就是设立一些岗位由这些残废的将士任职。而他对民间的掌控现在还只是趋于大势上的掌握,也就是说他还没有专门的来对民间进行了解,还不知道该设立什么岗位才既能妥善安排伤残将士又不会对民间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对伤兵的安排只能说是在规划阶段。

蒯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负责的就是下乡为吕哲了解民间的实际情况,然后写一份详细的报告提供给吕哲来有个大略的印象,吕哲再针对一些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然后才能做出一份既能妥善安排伤兵又能使民间不是那么抵触的方案出来。

另外就是吕哲还要参考现代的义务兵制,在治下执行每季的壮年男子进入军队服役的计划。他设想的是夏季由各县驻军就近将治下的青壮集中起来,然后进行一个季度的训练,这也算是代替以前的徭役。当然,会定在夏季是因为春季和秋季都是农忙,冬季不适合练兵。

这个计划自然不是会短时间内就执行,还需要等待黔首习惯吕哲的统治,而且近期民生的发展上人力本就不足。

在军队方面,十五万战兵只是计划中的主战部队。并不是说只有这么一支常备军,像是屯田兵这支部队并不是说要取消建制。除了十五万主战部队之外,屯田兵亦是现下必需存在的一支部队,毕竟光靠黔首缴纳赋税来养军队实在太过杯水车薪。还是要有一支屯田兵来进行农事生产。

裁撤掉四十岁以上的士卒,专门建立少年军,保存十五万主战部队,吕哲对于屯田兵最后有多大的规模也不清楚。他猜测该是会在十八到二十万之间。

二十万人啊,可以开垦出相当多的土地,而这些开垦土地出产的粮食是全额接收。相信只要计划实施顺利,各地的公有田亩开垦出来之后,除非是天灾**之类的事情爆发,不然吕哲应该是不会出现缺粮的情况。

宴会结束,共尉被单独留了下来。他被甲士领着来到议事厅旁边的一个房舍,进去后看见半卧在草席上愣愣出神也就站在一旁没有出声。

该来的总归会来,共尉十分清楚吕哲单独留下他是因为什么。说实话,无论是发生什么事情他现在都有相当的心理准备。

吕哲愣愣出神想的不是公务,他是在思考众多部下或是暗示或是明说,无一不是表示他们应该有一个少主了。

继承人啊?也对,一个庞大的势力虽说领袖只有二十岁,可是为了使人心安定也确实是该有个能继承家业的人了。说难听点,吕哲是年轻力壮,可是现在是创业阶段时常都要亲自上战场,没有继承人的话有个意外什么的,众将该向谁继续效忠,没有效忠的对象岂不是要分崩离裂?在当今天下局势中,他们合为一股才能强大,分崩离裂他们最终一个又一个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赵婉为赵高之女,可以说是朝中有大官的秦人,吕哲一帮人虽说没有向秦国开战,可是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就是秦国的叛贼,他能发现相当多的部下并不是太接受赵婉成为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