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余音(十一)(1 / 2)

 事实上单脚马镫早就出现了,最高记载单脚马镫存在的是在春秋时期,比较诡异的是单脚马镫出现的国家是楚国。【】单脚马镫的出现是楚国的贵族为了方便上马,至于单脚马镫出现且知道能够借力为什么不研制出双边马镫……真心是不清楚了。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的话,经过一场碰撞之后残存的二百余东胡骑兵,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压根就是将自己绑在马背上。

神奇吧?知道将自己绑在马背上能够更安稳地待在马背,可就是没有想过在马背上设置双边能够踩踏的“借力点”。也明明知道马蹄在驰骋中踩到石子会崩掉马蹄,但是从没有想过为战马穿上“靴子”。

吕哲就没有奢望过能够把马镫、马蹄铁的秘密永久的保守住,这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所欠缺的就是一个灵感。

没有错,很多有用额度东西所欠缺的就是一丝丝的灵感,术语一点就叫科研能力。

在冷兵器时代,发挥出科研能力的兵器种类并不是太多,也就是弩机和攻城器械那些东西,而弩的出现恰恰就是在华夏族群失去战马之后能与胡人骑兵在野外进行抗衡最重要的兵器之一。

在吕哲现在的时代里,华夏族群可以说是在骑战上与胡人没有差距反而有优势的时候,概因育马地还保留着陇西地、河套一部分、辽东地,在战马的出产上虽然是输给草原胡人,但是数量的差距并不是太多。

吕哲完全有自信在一统天下后保住原有的育马地,不会像刘汉政权取得天下后丢失那些育马地。再则,草原上最大的族群,也就是匈奴人深入秦地,可以算是命运给予吕哲一次将从原上的主力族群歼灭在“内地”的机会。马镫、马蹄铁的装备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不装备还等什么时候?

济北战场的汉军骑兵首战得胜,一千五百余汉军骑兵交战之后没有撤离,而是驰马前去收拾战场。联军这方面稍微思考一下不难想象出那是汉军为了保守秘密。

“命令军队向那边移动!”祁连服匿红着眼睛:“周围的军队全部扑过去,一定要发现他们的秘密!”

韩广并没有同意,他说:“那边场地合起来有七千余汉军骑兵,正面战场和局部也有不下于八万汉军在迫近,调动太多兵力过去难以维持其它阵线。”

胥纰逼落阻止祁连服匿将要说的话,对着韩广点点头:“汉军是步卒正面推进,正面战场由燕军与……”转头看向陈胜:“你俩共同应对,我们的骑兵在侧翼游走寻找战机?”

韩广讶异地看一眼胥纰逼落,然后点头应承下来。他会讶异是发现祁连服匿这个东胡首领对步战似乎不陌生,很不像是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胡人。

哪个族群又没有一点精英呢?历史上没有什么文化传承的胡人出现人杰的次数可是不少。不然也不会发生那么多次有文明优势的华夏族群被奴役的历史。显然,胥纰逼落估计就是东胡这个时代的人杰之一?

汉军战阵那边传出了“咚咚咚——”的战鼓声,步卒在鼓声之中有节奏地踩踏步伐向前,由二万汉卒前军所踩踏而出的统一步伐发出了阵阵的脚步声。

作为回应,联军本阵也是敲响了战鼓之声,不过联军中的陈胜军却是在向后退却,补上的是扛着大盾的燕军士卒。

其实在济水一线打了那么久,汉军步兵的战法联军已经不陌生,汉军的步战与秦军的步战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在开战之初绝对会是利用劲弩的射程优势进行没完没了的箭阵覆盖,要是没有与之抗衡的劲弩,交战的另一方都是被箭阵覆盖得士气低落。

果然,迫近的汉军战阵之中梆子声非常紧促地被敲响。然后从军阵之中升起了朵朵的“乌云”。

声嘶力竭的“竖盾!”口令在联军战阵中被喊出来,身穿绿色战袍的燕军士卒或是慌张或是镇定凑起了一面又一面盾牌形成盾墙,然后军阵之中的口令变成了“进!”“进!”“进!”有节奏的喝声。

一片“叮叮当当”或是中箭的闷哼、惨叫等各式各样的声音随着汉军弩兵射出的箭矢落下发出,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燕军组织起来的盾墙在缓慢地向前推进。

在前沿指挥的汉军偏将曾贤很清楚敌军盾阵后面会有什么。他在敌军接近到二百步距离的时候开始命令己方弩手后撤,前沿的汉军也在军令声中搭起盾墙,然后在一声声“嘿!”之中也是做出迫近姿态。

“器械部队组装还需要多久?”曾贤是跟着弩手退到后侧。顶上去的除了盾兵之外是少部分的弩手和射程比较近的弓箭手,作为掩护的是必要的朴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