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夹在中间(1 / 2)

 ..驻扎在宣州的张凤翼,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比他更加不安的是吴三桂。

吴三桂跟随苏天成,什么作为都没有,反而失去了山海关这个基地,失去了掌控多年的军队,那些效忠他的军官,苏天成随便用了一个办法,就全部集中到大同去训练了,这等兵不血刃的手段,岂是一般人可以做出来的。感觉到没有什么出头之日的吴三桂,选择了投靠朝廷,投靠张凤翼。

苏天成在辽东取得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张凤翼很是庆幸,自己所做的选择是正确的,还好离开了登州,尽管说这令皇上和朝廷非常的不满意,但保住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但这之后发生的事情,令张凤翼眼花缭乱了。

皇上大幅度调整了内阁大学士,而且发出了明昭,包括苏天成的奏折,都一并通过邸报发到了各府州县了,这里面的含义是非常清楚的,身在宣州的张凤翼,再次开始担心了,他率领的三万大军,这个时候,肯定成为了多方关注的焦点了。

想着与江宁营对抗,张凤翼是绝对不会做出来这等选择的,这是找死,江宁营的战斗力太强悍了,自己率领的三万大军,根本就不是对手,而且宣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必须要依靠船只才能够回到山东,接着回到北直隶的,不客气的说,三万大军被苏天成卡住了喉咙,若是苏天成不排除水师,他们根本就无法离开宣州。

到了这个时候,张凤翼体会到苏天成的厉害了,每一步都算计的那样的准确,没有丝毫的误差。表面上看,三万大军驻扎在宣州,对复州以及登州等地,都形成了威胁,皇上和朝廷恐怕也是这样想的。实际情况是,三万大军不可能有任何的作为,只要离开了宣州,休想靠近复州,路上就面临被歼灭的命运了。

处在煎熬之中的张凤翼,情绪很不好。加之三万大军是依靠着朝廷的军饷来养活的,军士的待遇不是很好,与江宁营的差别太大了,宣州、复州等地的官吏,俸禄也是很高的,人家的日子过得舒坦。军士已经有不满意的表现了。

不过宣州等州县的官吏,对待大军是礼貌而又不客气的,大军绝对不准在宣州等地劫掠,不准骚扰百姓,否则各级官吏就会禀报督师府,相应的处罚措施也会接踵而来。

不长的时间过去,张凤翼感觉到。自己快要稳不住三万大军了。

若不是一些军士在平壤时候得到的金银财宝,恐怕早就出现哗变的情况,或者直接就投奔江宁营去了。

可张凤翼还是想着要忠于朝廷的,他曾经担任兵部尚书,深得皇上的信任,如此的情况下,投靠苏天成,背叛皇上,那是不用想的事情,但不能够将三万大军带回去。他也是无法回到朝廷里面去的,就算是皇上体谅他的苦衷,满朝的文武大臣也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那些御史和给事中,站着说话不腰疼。哪里会管你面临的是什么情况。

张凤翼与属下的一些军官也商议过,但从部分军官的表现来看,似乎不是很关心这里面的争斗,相反,这些军官说到最多的,就是江宁营的骁勇,在盖州和辽东的战役之中,剿灭后金鞑子十数万人,这样的胜利,令所有军官崇拜,军人总是有着荣誉感的。

张凤翼感觉到了不对,这个时候才想到了吴三桂。

要说吴三桂跟着来到宣州之后,张凤翼根本就没有注意过,因为吴三桂在江宁营之中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自己当初差点误判,若是相信了吴三桂,恐怕在登州就出事情了,既然这个吴三桂不能够帮助自己什么,不理睬也罢。

吴三桂进屋的时候,张凤翼的脸色很不好,兀自揉着额头。

“大人召见,属下来了。”

“哦,是吴将军啊,请坐,今日本官想着和你闲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吴三桂很规矩的在下首坐下了,完全没有以前的傲气了,残酷的现实,将吴三桂打磨的郁郁寡欢了。

“吴将军,最近一段时间还好吧。”

“启禀大人,属下一切都很好,感谢大人的挂怀。”

“这样啊,本官如今想到很多的事情啊,就说这三万大军,驻扎在宣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说回到北直隶去吧,暂时不可能,说离开宣州吧,没有地方可去,你看,这样的情况下,本官该作何选择啊。”

吴三桂一点都不笨,局势他是很清楚的,要说吴三桂不简单,主要是会审时度势,他早就判断过如今的局势了,朝廷与苏天成之间的翻脸,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吴三桂坚信,最终取得胜利、统领天下的,一定是苏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