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林黛玉究竟有何魅力(1 / 2)

妩媚的人生 艾月A 0 字 2022-09-03

 正文:

因为林黛玉是《红楼》梦里的主角,所以作者安排她出场的次数多,展现的机会也就多。加上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赋予了多重的人格特征,好多人看了《红楼梦》,都能从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是自己喜爱的影子,所以,林黛玉就成了整个《红楼梦》最有魅力的人物。但她的魅力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却一直是众说风云。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看看结论如何。

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的第一个魅力,是她的容貌。

书里是如此写她容貌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宝玉初见黛玉时,眼里的林黛玉。

先看到的是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说明眉是既轻,且柔,又秀,而且如烟一样自然,一样舒卷,一样起伏,一样变幻。作者这样的描写,给我们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动态的图画。她的眉究竟是什么样的?只有靠我们去想象才能获得,而且一千个人,至少会想出一千种状态来。

这种对人物面貌的描写,是曹雪芹一种独特的创造,无与伦比。而且,曹雪芹也再没用这样的方法写过别人。可见,他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倾注的心血,不是一般的大。

接下来是她的眼睛。“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情”竟可以随时通过眼睛这扇心灵之窗传达出来,这里描绘的,同样是一幅动态的图画。人心是深邃而复杂多变的,就像大海一样。林黛玉的眼睛,竟能把复杂多变的心情,像大海的波澜一样传达出来。可见这双眼睛,绝不是一般的眼睛,它们是一双充满着智慧和灵性的眼睛。

再看,林黛玉“笑靥”反映出来的是“愁”,“病态”显示出来的是“娇”。一种表情状态,可以传达出多重意味来,这样的人,生活中实在稀罕的很!

再看,“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想象一下,一朵美丽的莲花在水面之上,无风,水面上很安静,像一面镜子一样。花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显得那样的通透、洁净。

其实,水面不可能都是一真平静的,偶尔从水面拂过的微风,水下来来往往的游鱼,水面穿梭而过的蚊虫,都会引起的水面的微微波动,所以,水总是处在似动非动的状态下,水里映出的姣花,自然也总是处于似动非动的状态;那种美,简直不可言说。

由此可以看出,“姣花照水”展示的是一种静中有动的状态。

再看看“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再想,春天里,纤细、轻盈的柳条,在微风的拂动下,慢慢的舞动着,那么飘逸,那么温柔。

其实,微风不可能永无休止地吹动柳条,风止时,柳条就不动了,但远远望去,又似乎在动,似静非静。

由此可见,“弱柳扶风”,展示的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那一种美。

这段文字,作者采取了国画中写意的笔法,使这一形象始终具备空灵变幻的美和难以捉摸的态。这就留了给读者大量思索和回味遐想的空间。

比干是商纣王时的忠臣。传说比干长着一颗“七窍玲珑心”,也就是天生就有七个洞的心脏。长这种心脏的人,都聪明无比。

“心较比干多一窍“,是说林黛玉比比干还要聪明。

西子是指春秋末期越国美女西施。西施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就是指的西施。西施有心口痛的病,常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这种病态的样子,人们看了,都感觉比以往更加娇美。“病如西子胜三分” 是说林黛玉也有病。她那种病态的美,比西施更加漂亮。

不过,这里有一个地方,我总感觉不得劲儿。就是那句“心较比干多一窍”。这是贾宝玉眼里看到的林黛玉,用来形容林黛玉极其聪慧。令我想不通的是,贾宝玉只看了两眼,怎么就能看出林黛玉的聪明程度在比干之上呢?显然,这一句,脱离了贾宝玉眼睛视物的实际。变成了作者万能视角了。给我一种突兀感。

就像金瓶梅里,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潘金莲初遇西门庆时,潘金莲看西门庆,也只看了一两眼,除了帽子,项圈,衣装外,居然还看到了“袜子”。古人的袜子,怎么会露在外面让潘金莲看到呢?何况,那是才下了大雪十几天后发生的事。若夏天,人都穿短衣薄衣,自另当别论。那次,作者也是用的这种程式化的,对称的,对联似的句子来写人的面貌。有点顾此失彼此的感觉。

还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就是这样美轮美奂,仙气十足的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眼睛看到的,也是他用自己聪慧无比的心灵感悟到的。这样的林黛玉,必须是有贾宝玉那样文化素养的人,和对女子有着独特欣赏眼光的人,才能看到。

若换了别人,就断然看不到这样的林黛玉。比如同样聪明绝顶的凤姐,她眼里的林黛玉是这样的“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仅此而己。再看众人眼里的林黛玉是这样的“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可见,美人虽美,关健还在什么人来欣赏。一双慧眼看到的,与一双拙眼看到的,是有天壤之别的。

如此美轮美奂的林黛玉,自然会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的第二个魅力,是她的人生际遇。

先看林黛玉的家庭情况。

林黛玉的祖上袭过4世列侯,父亲林如海又是前科探花。所以,书上说:“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不是书香之族,林如海怎么能高中探花!

所以,林黛玉的家里,本来是既有权势,又有钱,还有读书风气的好家庭。“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

“没甚亲支嫡派的”,就意味着,林黛玉从小就没有什么亲戚来家里走动,自然也就显得孤单,唯一的弟弟,三岁时,又死了。儿童时,便面对亲人的离世,自然要受些打击。

五岁时,家里为她请了贾雨村做家庭教师。贾雨村本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只考一榜,便中进士,做过官,又刚被罢官,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经历丰富曲折,只教林黛玉一人,加上林黛玉“生得聪明俊秀”,在学问上自然大有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