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智怼许邵(1 / 2)

 许邵的这番话一出,孙策顿时面色一变。

场上众人也都神色一紧,不出所料,醉酒的孙坚听到了许邵的话后勃然大怒,挣脱拉着他的孙策就欲上前给许邵个狠狠的教训,但被周家三个护卫拼死拦下了。

孙策没有和孙坚一起对着许邵愤怒地咆哮,他知道,被许邵骂一句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可能关乎到一辈子名声的大事。

这个时代,很多事情都是靠各地的人们口口相传,而传播的源头往往都是士人间的交谈。

试问,在士人看待问题的时候,有几个能不偏向于与他们“志同道合”的人?

周尚的脸色在许邵说完那番话后,唰地一下就变了,看着许邵站起身如公鸡般昂着头,一副一点也不在意气势汹汹的孙坚的模样,周尚内心涌现出几分不满。

骂孙坚有勇无谋不要紧,但是今天可是在他的府上,明眼人都知道他之所以会邀请孙坚来参加这种宴会,就是想要与之交好,许邵能看不出来吗?

虽然是孙坚出言讽刺在先,但许邵当场就骂,纯粹就是没把他周尚的面子放在眼里。

好不容易劝住了孙坚,以免事态变得更加不可收拾,孙策整理了一下自己皱了的衣服,然后走到许邵面前,施了一礼,道:“晚辈孙文台长子策,见过许公!先前家父之言乃酒后失言,在下替父亲向您道歉,还请许公宽宏大量。”

许邵见孙策礼数周全,又说了服软的话,以为是孙坚拉不下脸,让他儿子来,好找个台阶下。

面对孙策这样的孩子,他也不好死磕着不放,于是他只能满脸不情愿地回了一礼,况且他也得考虑一下给庐江周家一个面子。

孙策见许邵回礼后,向后退了两步,昂起头直视着许邵的双眼,然后说道:“家父虽然言辞欠妥,然其一心为国,十分尊敬能治国安民,造福乡里的士人。

家父十七岁就随家祖于钱塘大败抢掠商人财物的海盗,熹平元年随同郡官兵剿灭了句章造反贼人许昌,去岁又应朱中郎号召募兵征讨黄巾贼,可谓是对我大汉尽心尽力!”

说着,孙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蕴含深意的笑容,然后对着许邵厉声大喝道:“请问许公为大汉朝做了哪些贡献?如何能对算得上为国为民的家父视而不见?

况且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道理连我这一届孩童都明白,许公不会不知吧?”

一番话说得许邵不敢与他对视,只能不堪地低下了昂着的头。

看着这个一番话说得许邵败下阵来的英武少年,众多宾客纷纷满脸诧异。

“你……你这小儿怎可如此说我?”

许邵一脸的怀疑人生,此时的他心乱如麻,他怎么也没想到作为老子的孙坚,被他几句话说得就要动手,而作为儿子的孙策,却把他说得想要动手。

但他此时也没啥办法,他倒是想反驳孙策的话,关键是他确实没什么能说得出口的功绩啊,他在士林间扬名是靠着他的“月旦评”。

许邵发现眼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故作大度,不仅要无视孙策的挖苦,还要因为之前的无礼,假模假样地向孙坚道歉,然后还得要给孙策一个好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别人看到他的“宽容大度”。

要么就对孙策的话完全不理会,打死不认错,事后只要让大家觉得,自己只是不和小孩子一般见识就行了。

经历了一番思索,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向孙坚道歉。

可能是觉得自己竟然被一个孩童说得哑口无言,许邵有些不甘心,于是不怀好意地对着孙策问道:

“父辈事迹尽存心中,足可见孝心,小小年纪便能言善道,足可见早慧,孙家大郎,不知你可曾拜师读书?”

乍一听,这话好像是在夸孙策虽然年幼但有孝心和智慧,但实际上他是想说孙坚只是个底层莽夫,没有机会将聪明的孩子送去跟随名师读书。

孙策自然知道许邵话中有话,估计接下来就要发难了,但他也不怕,于是回答道:“小子还未曾寻到良师,便由家母启蒙,而后也读了两本书。”

孙策说的当然是这辈子只读了两本,谁又能管得着他上辈子读过多少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