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酒色财权胆中刃(二)(2 / 2)

锦衣救国 0 字 2022-10-03

“真的!”罗克敌险些欢呼起来,“跟着哥真的有肉吃!”</p>

阿桑也是欢喜得紧:“那我出去买些酒菜,给少爷庆祝一下。”</p>

夏慕急忙挥了挥手:“先不了,我晚上还要去老师徐阶家赴宴,你们两人先吃吧。”</p>

阿桑欢喜的脸色便淡了下去。</p>

夏慕料想今夜徐阶一定会谈及他的婚事,而现在他跟严嵩已经闹翻,那徐熙怡定是不会再嫁给严邵庭了,想来这婚事是**不离十了。</p>

但是娶了徐熙怡真的可以让老徐对自己亲一些吗?</p>

不见得!</p>

以徐阶对自己跟张居正的态度,夏慕能想到,就算他娶了徐熙怡,怕是徐阶对自己的态度也好不到哪处,但起码能有缓和。</p>

他也是无能为力。</p>

毕竟徐阶现在已经不是严嵩可以撼动得了的了,而自己要想继续在大明官场混下去,就必须投靠徐阶。</p>

此时严府。</p>

严嵩回到家里,大发了脾气,急忙将儿子严世蕃找了回来。</p>

严世蕃正在藏美楼里跟新弄来的江南妹儿谈情说爱,正办大事,就听见老管家火急火燎的找自己,无可奈何,只能提上裤子,匆匆赶回家里。</p>

只是一进书房,便见老父亲气喘吁吁的将花瓶摔了一地。</p>

“父亲大人,可是今日廷议发生了大事?”</p>

严嵩没好气的看了一眼儿子:“夏慕那个小子不但没有死,反而做了左军都督府的镇抚使,更可气的是徐阶老儿已经公开跟我撕破脸面,文华被贬为庶民,算是完蛋了,我要你想方设法,弄掉徐阶,就如同当初弄死夏言一样!”</p>

严嵩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了严世蕃,可是出乎他意料,这位独眼儿子竟然告诉他,不要和徐阶公开对抗了。</p>

“为什么?”严嵩一愣。</p>

“父亲难道还看不出吗?徐阶已成气候,动不得了。”严世蕃确实不负才名,这个论断十分准确,此时的徐阶已今非昔比,他现在的头衔全称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从一品)、内阁次辅徐阶。</p>

天子之下的第二号人物,斗败仇鸾的英雄,皇帝的贴身亲信,而且徐阶又是王学门人,手下一大批盟友。</p>

“难道真的就眼看他独大?”严嵩无奈的叹了口气。</p>

严世蕃瞧着生闷气的父亲,呵呵一乐:“父亲莫急,徐阶虽然很难对付,但并非不能对付!我们可以压制他。毕竟父亲仍是首辅,不但有皇帝的信任,还有为数众多的同党和特务,我们只要死死盯住徐阶,束缚住他的行动,无须大动干戈,等到风头一过,这位政治新贵将就将被彻底扼杀。”</p>

这条策略充分地表现了严世蕃先生的斗争水平,事实证明,这个软刀子杀人的计谋十分有效,扶摇直上的徐阶没有对手,也没有人和他公开作对,但在暗地里,却有无数双眼睛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p>

更让他郁闷的是,在处理朝廷公务时,无论他提出什么意见方案,总是被无理驳回,而面对这一切,他将毫无办法。</p>

因为在明代的内阁中,首辅和次辅虽然都是内阁成员,但说话算数的只有首辅,如果摊上个难伺候的首辅,其余的内阁成员就只有端茶倒水的份了,不服还不行,官大一级压死人。</p>

赵文华的突然倒台,震惊的是整个京畿,更是让严党风声鹤唳起来。</p>

一时间,整个京城的政局,都因为严党,因为赵文华的突然倒台,而乱了起来。</p>

但这其中最愤怒的人,却是张居正。</p>

张居正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更他同科的有现任吏部右侍郎李春芳,现任兵部右侍郎王世贞,翰林院祭酒高拱以及被贬狄道,正升任南京户部主事的杨继盛。</p>

但相比其他同科,他却是显得没有什么作为,自从庶吉士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翰林院当上了编修,只是一个七品编修,每天在袁炜手下抄写例文,显得实在无聊。</p>

而他张居正恰恰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亲眼目睹了现下朝政懈怠、俺答烧杀的一幕幕惨象后,这位二十多岁的翰林官已然觉得大明无可救药,必须锐利改革,才能振兴大明,所以他一直研究大明弊端,期望有朝一日可以推行如王安石的一鞭法改革!</p>

而作为徐阶的学生,老师无疑是他的一大助力,所以他曾多次写信给自己的老师,希望他挺身而出,对抗铲除祸国殃民的严党,并且支持自己的改革方案!</p>

可是老师徐阶却从未给他明确的答复。</p>

对此张居正无能为力,因为此时的他,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小人物的愤怒是毫无用处的。</p>

但相对于张居正而言,同样的翰林院同科,现任祭酒高拱,就要比张居正聪明得多了,刚满四十岁的他虽然外表沉默寡言,却工于心计,城府极深,他十分清楚当前朝着政治斗争形势和政局走向。</p>

所以他既不投靠占优势的严嵩,也不理会隐忍的徐阶,更不在乎秋后蚂蚱的李默,任他们在外面喊打喊杀,他都岿然不动。</p>

因为他早已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了最终致胜的法宝。</p>

嘉靖三十一年。高拱再一次大典之时,献上了一篇祭文。</p>

这篇祭文被袁炜看中,而当时正值裕王府招募讲习,可皇帝不爱儿子,六部又被严嵩压着,谁也不理会裕王府。</p>

裕王更是自己跑了多次吏部,可没人鸟他。</p>

于是袁炜看不过去了,让饱读诗书的学生高拱离开了翰林院,成为了裕王的讲官。</p>

高拱知道老师袁炜的用心与用意——现在的皇帝不鸟你,那你就去培养下一任皇帝!</p>

高拱将老师的言行,认真的实践,自从进了裕王府后便十分努力工作,用心教导裕王,日夜不离,深得裕王信任。</p>

他四处为王府奔波,在严党势力熏天时,处处维护裕王。</p>

终于,如此尽心尽力的高拱等到时机,五年前,嘉靖的太子去世了,剩下的只有两个儿子——裕王和景王。两人都生于嘉靖十六年,而裕王比景王早出生一个月。</p>

这就注定了裕王是未来的天子。</p>

而他高拱就是帝王之师,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着老皇帝归西的那一天。</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