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有这样一位朋友(1 / 2)

 李兄:

如今,成年人都不读书了。而我,一直在给成年人写书。当然,你在市场上还看不到我写的书,因为,所有书都还没有出版。或许,永远都无法出版了。

我内心并不悲观。上面的结论,是我的理性判断。

算起来,我们已经有十年没见面了?最近一次见面,是在十年前的春节。那一天,天气很好,我带着家人,回了趟老家。那一次你在家吗?我记不起来了。

我们以前很熟悉,干什么都很有默契。但十年前那次会面,我觉得你很陌生。仿佛你是异国他乡来的,我才是当时的主人。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你跟你所在的那个地方,仿佛是被狂风从某个地方刮过来的。我来到了异国他乡,而不是故乡。

离开后,我反复想,到底是什么让我有了那样的感觉。我不明白,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失去了你这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我们因为同龄而几乎每天在一起。我们上同样的学校,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回家,直到我们各奔东西,上了不同的大学。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仿佛悲伤过度,哭了很久,终于睡过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一觉醒来,茫然地看着四周。自问,我这是在哪里?

我可以告诉你,这十年里,我一直在写什么。我写的就是这种感觉:美好的友谊,为什么不见了;形影不离的两个人,为什么变得如此陌生。我们长大后,在陌生的地方生活,过去熟悉的人,慢慢变得陌生了。而新结识的陌生人,似乎永远也没法做朋友。

我可以不写么?既然我认为,成年人不再读书了,为什么还要写下去呢?我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想,你大概只是好奇,顺带关注一下,并不会真的对我的问题有兴趣。在这里,我也不便展开来讲。

李兄,虽然我们有十五六年的交情,但你不知道,我一直在写东西。当然,那时我们都还是学生,每次语文考试,都要写一篇作文。我的作文并不起眼。我说的写东西,指的是像你拿起电烙铁,将二极管用融化的锡粘在电路板上那样,原本不再有声响的收音机,忽然又开始广播了。我试着创造某个不存在的东西。

我记得,你喜欢将电视机、收音机这一类家用电器拆开,又重新组装起来。没人能打消你的热情。我当时很不理解,觉得那太麻烦了,万一拆了后,再也组装不起来,该怎么办?但你从来没有怀疑自己的能力,对稍微复杂的机器,你将每个零件都做了标记,记住了它们的位置。你的记忆力,在这方面确实超群。

你可以将我的写作,看作是拆东西和重新组装。我希望你能明白,我不是无病呻吟,为了抒发心中某些摸不着边际的感情,大肆吹嘘一番。写作于我,也是一种研究方法。我用写作来记录事实,剖析人的心理和情感。

我估计当我这封信抵达你手里,应该也要下雪了。你会在下着大雪的夜里,将我这封信展开,不紧不慢地读完。y市不常下雪,但今年肯定会下。你可以听着我们都喜欢的beyond乐队的歌曲,《真的爱你》或是《光辉岁月》都可以。我建议你听《光辉岁月》这一首,会让你有时光穿梭的感觉。这首歌的主唱,在我们还是小学生时就意外去世了。每一次想到这样的事,我就会感慨一番。

确实,李兄,我比你感性。你倾向于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喜欢思考那里面看不见的原理。电流是怎么穿过二极管的?收音机为什么能广播?而我倾向于喜欢琢磨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情感,思考人们会怎么做,又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你耐着性子看到了这里,是否还有兴趣继续看下去?我东拉西扯,讲了这么多,有没有让你不耐烦了?我没想让你腻烦,虽然我知道现在成年人都不读书了,没有谁能耐着性子读完一篇超过200字的文章。

我并不是为了自己写的书有人看,才有这样的忧虑。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不能静下心来读一篇文章,只能迅速浏览手机上的短信息和各种图片,我们会慢慢失去感受这个世界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当我们说,这事我知道,我明白你的感受,但其实我们不知道,也不懂。因为,我们已经没有那个耐心了。我们周围的世界已经变了,而我们却无法察觉。这很可怕,不是么?

你可能会认为我想太多,过于忧虑了。但愿是吧。我这里,已经下雪了。现在,我坐在窗前的书桌旁,给你写这封信。窗子外面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在不远处的屋顶上、阳台的外窗台上,积累了薄薄的一层。如果你在阅读这封信时,刚好外面也在下雪,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触。雪这个东西,将我们联系到一起,使我们之间有了某种共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