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超级暴利!(2 / 2)

军火之王 玉落花间 4901 字 2019-09-21

叙利亚是黎巴嫩的邻国,历史上曾同属奥斯曼帝国,后又均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两国拥有许多共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利益,相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两国关系十分密切。正是这样,大叙利亚主义思想长期存在于叙利亚人的脑海,叙利亚一直认为叙黎两国利害攸关,双方安全不可分割,在黎巴嫩内政外交问题上叙利亚应当拥有发言权。

也许正是这种思想在起作用,1976年黎巴嫩内战后,叙利亚军队便迅速占领了黎巴嫩的的黎波里、贝卡谷地等战略要地。在当年10月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上,阿拉伯领袖们不仅没有批评叙利亚的干涉行动,而且授权叙利亚在黎巴嫩保持一支万人的驻军,作为“阿拉伯威慑部队”的主干部分。叙利亚军队确实阻止了黎巴嫩战火的蔓延,摆平了黎巴嫩各派之间的复杂关系,但同时也加深了黎巴嫩对叙利亚的依赖感,这反过来助长了大叙利亚主义的盛行。但叙利亚驻军黎巴嫩一直遭到来自多数基督教派的强烈反对,并被他们视为“占领军”。

黎巴嫩的基督各教派(马龙派、希腊正教及其他教派)和长枪党武装(又叫弗朗吉亚党,基督教马龙派的政治组织),控制着黎巴嫩的西部海岸地区,其背后的支持者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1943年黎巴嫩独立时,各教派之间曾签署《国民公约》,按照当时各教派人口比例分配权力,规定总统由基督教马龙派教徒担任,总理由逊尼派穆斯林担任,副总理由希腊正教教徒担任,议长由什叶派穆斯林担任,议会席位按照三大派别的人口比率分配。所以黎巴嫩的总统一直由基督教马龙派教徒担任,副总理一直由希腊正教教徒担任,这让基督教派在黎巴嫩政府中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既然是基督教自然和西方国家有关,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是黎巴嫩基督教派的强力支持者。1978年、1982年美国海军陆战队、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部队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曾两度进驻贝鲁特。虽然在1984年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撤离贝鲁特,但美国军舰依然在不远的地中海上。

由于就在地中海海岸,美国的军舰可以说是直接的威慑力量。像1983年4月18日美国驻贝鲁特使馆被炸,50多人死亡。同年10月23日,在事先未得到任何警告的情况下,美国和法国在黎巴嫩的维和部队驻军司令部相继被炸,美军死239人,法军死58人。为了报复这一行为,美国战列舰便直接从地中海海上开炮,轰击叙军和德鲁兹民兵阵地。

黎巴嫩的西北部地区,主要是逊尼派穆斯林教徒集中的地方,还有少部分的天主教教徒。由于黎巴嫩总理一直由逊尼派穆斯林担任,所以他们也就占据了一份土地。又由于以沙特为首的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也都是逊尼派穆斯林,所以黎巴嫩的逊尼派穆斯林自然得到了沙特为首的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黎巴嫩的逊尼派穆斯林可算是其国内最温和的派别组织,因此他们的武装组织并不强,大多都是自卫型的,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名声。但叙利亚的军队也时常威胁着北部地区,因为叙利亚是什叶穆斯林,所以他们之间自然有着矛盾,虽然矛盾并不像其它国家那样激烈。

黎巴嫩的南部地区更为复杂:这里有以色列的势力,最南部还有以色列的军队;这里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势力,是被以色列驱逐出境流亡在外的巴勒斯坦游击队组成;这里有什叶派穆斯林内除去阿迈勒民兵和德鲁兹民兵以外的武装组织——真主党,其背后有着伊朗的支持。

以色列曾两度侵入黎巴嫩。在1978年3月,为报复黎巴嫩南部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再次潜入以色列袭击一辆公共汽车的恐怖行动,以色列部队举行了代号“利塔尼”的军事行动,于1978年3月14日入侵黎巴嫩南部,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根据地发动毁灭性进攻,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后以色列人遵照联合国决议撤出,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该地区。

1982年初为了赶走黎巴嫩南部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直抵贝鲁特郊区,占据了黎巴嫩一半的土地,迫使巴解组织游击队撤离黎巴嫩。1982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部队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贝鲁特,以色列军队从黎巴嫩舒夫山区撤出。

由此可以看出,以色列可以时时刻刻的威胁着黎巴嫩南部地区,而黎巴嫩最南部的几个边境城镇,也一直在以色列军队占领中。

而提起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势力,则可谓是黎巴嫩政府的引狼入室,是造成黎巴嫩内战的罪魁祸首,和黎巴嫩如此混乱局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自1943年黎巴嫩独立后的数十年间,在马龙派和穆斯林温和派治理下,黎巴嫩成为中东地区最稳定的国家,旅游、银行、过境贸易给其带来高额收入,人民生活水平与石油国家不相上下,首都贝鲁特更成为与苏黎士并称的国际金融之都和中近东交通、教育、文化中心,号称“近东巴黎”,黎巴嫩镑也成为和瑞士法郎、西德马克一样坚挺的国际货币。

然而从60年代起,由于穆斯林人口出生率猛增,一部分穆斯林极端分子要求修改《国民公约》,增加穆斯林的权力。而1971年后,流亡约旦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因干涉约旦内政、希望建立“国中之国”而被约旦国王用武力驱逐出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前往黎巴嫩。

当时的黎巴嫩基督教政府,出于阿拉伯同胞的情谊,接纳了这些武装人员,然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则再次忘恩负义反客为主,直接介入黎巴嫩内部权力斗争,扶植和武装伊斯兰势力,打击基督教势力,使得黎巴嫩从此内乱频生。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黎巴嫩国内特别是南部地区的强势,直到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迫使巴解组织游击队撤离黎巴嫩为止。虽然在1984年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撤离贝鲁特后,为牵制叙利亚支持的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和德鲁兹民兵,经黎巴嫩政府的默许,巴解武装从1985年起陆续重返黎巴嫩,但到目前还没有恢复元气,实力大不如以前。

ps:关于ak47在某些地区的卖价,绝对不是我的夸张,而是采集的真实数据,尽管我也非常的吃惊。弄的我恨不得也去当个国际军火商去卖军火,因为根据数据即使是现在价格也差了不多少。

想和我去干一笔的,快点报名!报名方式:点击+推荐+收藏!

然后加入军火之王书友群即可!

浏览 器上输 入: w ww.6 9 z w.c o m看最快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