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命!”
马贵快步走向旁边织网的渔民,开始询问。
这么一问,坏事儿了。
一声呼哨。
这个渔村所有渔民,都同时动了起来。
这个时候,崇祯才注意看到这个渔村里面只有男人,没有老人,没有小孩,没有妇人。
所以,这个所谓的渔村根本就不是渔村而是藏兵之地。
因为,随着一声呼哨,目光所及之处,所有渔民都拿出了他们的武器。
或刀或鱼叉或是抬枪。
没错,就是抬枪。
作为曾经的大明皇帝,军队里面的抬枪他还是见过的,两个人抬着才能使用,长度差不多快有一丈了。
这回终于知道为什么刚才这些渔民看到他们将近200人顶盔贯甲的,走进来居然没有半点慌神。
原来。
有着这种利器,不怕甲胄是正常的,有这玩意儿在,穿铠甲跟不穿铠甲,结局都是一个样。
崇祯不知道这种利器哪怕到了清末,都依然在使用,并且很好使。
曾国藩打太平军,靠的就是这种利器,结硬寨打呆仗,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打到覆灭。
左公抬棺入疆,收复南北疆,靠的也是抬枪。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靠的也是抬枪。
可以说,哪怕这玩意儿是明朝的时候发明的,但是到了清朝晚期的时候依然还有用。
而且有大用。
抬枪抬枪,顾名思义要抬着才能开枪。
因为这个枪确实很长,快要有一丈长了,足足两米多,需要有一个人在前面抬着,后面一个人瞄准开枪。
正是因为枪管很长,所以射程很远,威力也很强。
射程远到什么程度?
远到可以打500米,依然可以贯穿铁甲,但这玩意儿打500米不好瞄准,毕竟没有膛线。
但如果集群使用,只要是枪支质量过得去,那绝对是战场上的杀人凶器。
当然这个枪也有致命的毛病,第1个缺点是太重了,整枪有16公斤。
也就是就这么一杆枪已经30多斤了。
运动起来扛着这杆枪跑起来确实是慢点。
第2个缺点就是装填太慢,熟练的枪手基本上也要三分钟左右才能打一枪。
当年清晚期,第1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就用了这玩意儿对抗英军的前膛枪,抬枪打的很猛也很凶残,就是三分钟才能打一发子弹,可是英军一分钟就能把三四发。
虽然英军的射程不及,但只要冲近了,拿着抬枪的清军,只能是被屠戮的份。
但是。
这种武器,虽然在清晚期对上英国人的前膛枪并不占优势,最起码不占射速上的优势,但在现在,绝对是一门大杀器。
除了在崇祯年间造出来的这种枪,因为各种原因质量不太行,而导致经常有炸膛的事情发生以外。
其实。
这玩意儿不管是破骑兵还是破甲兵,都是一等一的好东西,哪怕是像清兵那样,举着棉甲盾车来攻城,这抬枪也能把它打的给透透的。
就是这个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