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章 有位佳人(1 / 2)

 艺书院上午的国画课,林黛玉期盼的郑板桥大师并没有现身,学务总管王敏行毕恭毕敬引进一位登上讲台,介绍:“今日由冷枚师傅上课。”话音刚落,课堂立时响起一片兴奋的私语声。

林黛玉甚少了解清代绘画史,在这个朝代的书画大家中,除了对赵之谦、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等略知一二,对冷枚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张若曦在一旁见林黛玉无动于衷,忍不住对她耳语:“冷枚可是书画大家,曾给康熙爷画过像的,他今日能来,委实难得。”林黛玉“哦”了一声,却仍对这位干瘪瘦小、毫不起眼儿的画画老师提不起兴趣,尤其当冷枚宣布“今日诸位只做观摩,毋须动笔”,黛玉对这堂画课愈发失望。

冷枚让大家观摩的是他本人画作《春闺倦读图》,画上是一位仕女,只见画中仕女身着长裙,发髻高挽,一手托着香腮,一手执着书卷,不仅长相极美,那独特的气韵和风姿更是夺人心魂。

忽听史湘云“咦”了一声,又见她靠向贾惜春低语:“画上的仕女,你看是不是像极一个人?”

惜春先是“嘘”了一声,然后偷偷指指林黛玉:“以前说这个像她那个像她的,不过是一点儿影儿。今日你看这画上的人物,这眉眼,这神态,活脱脱就是林姐姐。”

此刻,不仅是贾、史二女,便是在场的三十几位同学,都把惊奇的目光聚向林黛玉。

林黛玉无辜躺枪,很想研究个仔细,便起身走至讲台前,对画中仕女认真打量起来,果见与自己很像,再细细端详,又觉这仕女与其说是像自己,还不如说更符合《红楼梦》里对林黛玉的描述和引喻:“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如姣花照水,行动如若柳扶风”,“心较比甘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一开始,冷枚并未注意到林黛玉,此刻,突见这少女俏生生地站在画前,看到这张酷似画中人的脸,不由大惊,身子往后一个趔趄,忙扶住椅子,指着林黛玉,结结巴巴道:“你!你!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说话间,又一下子坐到椅子上,半晌,又站起来,显是极力压抑着激动,用语气缓缓问道:“这位学生,不知你是哪家小姐?不妨讲讲对此画的观感。”

林黛玉小时候,曾断断续续学过几年国画,中学时期又学过两年素描和水彩,略知一些绘画常识,此时听老师提问,便不假思索地答道:“学生林黛玉,家父林如海。不敢妄加评论老师的作品,就说说感受吧,这幅画明显是中国工笔画,却又明显有西方油画的风格,要说模仿西画吧,又没模仿好,你看它根本就没有光源,透视感显不出来。”

作为一个学生,还是第一次上课的新生,竟敢当众如此评价冷枚这样大师级人物的作品,在座的同学无不目瞪口呆,怀疑林黛玉是不是吃错了药。

冷枚显是没有把注意点放在林黛玉的画评上,一听说她是林如海的女儿,立时恍然大悟,便长长舒了一口气,满脸堆起笑意,道:“原来你是林公的女儿,那你母亲当然是当年的贾府大小姐贾敏了。怪不得!怪不得!唉!你若不是她的女儿,怎能有她画中这般仙姿。”

这堂国画课,因经历这番遭遇,又因见到贾敏的画像,林黛玉的内心有所触动,忽然感觉,自己与身处的这个时代其实是有关联的,毕竟,给她身体发肤的父亲林如海、母亲贾敏,也包括现在这些家人、亲戚,都与她有真实的血亲关系,怎能说自己与他们隔着千山万水和几百年呢?这样的想法,在她的意识中一闪而过,使她的心被扎疼了一下,内心却不知怎的,忽然感觉踏实了些许。

这堂课,林黛玉无心学习,目光一直没有离开母亲贾敏的画像,眼神带着眷恋,也闪着泪光。

下午,林府三位女孩儿、玉蓉格格、银珠、史湘云,还有一位是和硕怡贤亲王允祥第四女承欢郡主,一共七位报骑射课的女生,一齐聚集到紧靠北静王府北花园的一处小型跑马场,等待开始第一堂骑射课。

说起这位承欢郡主,其身份有些特殊,虽是十三爷允祥所生,其实却一直在当今皇上身边长大,因其聪慧可人,很受雍正皇帝的宠爱。那日,承欢郡主因见林黛玉当众报了骑射课,叹服其勇气,下课后便即找玉蓉格格说要报名,玉蓉格格素喜承欢乖巧,便笑道:“准了!”又竖起大拇指:“好侄女!”

承欢见玉蓉高兴,便趁机问:“姑姑,可否介绍我给那位黛玉小姐认识?她好有勇气啊,一个汉家女儿,敢当众和李卫大人打擂台,若换作是我,我可做不到。”

玉蓉伸手轻轻刮了下承欢鼻子:“这下你开眼界了吧?告诉你吧,这位黛玉小姐,我也是初识,但我们一见如故,这叫什么你知道吗?叫英雄所见略同。”

承欢听了,眼神中满是崇拜:“姑姑,既是姑姑要做女英雄,那我这侄女也不能过于脓包,必会用心学好骑射。”

就这样,平时在宫中甚少往来的姑侄俩,此刻因了林黛玉,彼此间立刻亲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