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明成皇后遗骸(2 / 2)

官道真武 吴勾 2664 字 2019-09-22

闵妃为朝鲜王朝高宗之王妃,纯宗之母。高宗幼时即位,其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摄政,一味采取闭关锁国路线。

而后,闵妃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本势力,在朝野扶植亲信,推举亲族出任要职,排斥大院君势力。\两派互斗不断,导致党争激烈,政权更迭动荡。

过程之中闵妃与亲日之改革开化派势力渐行渐远,偏向亲华,多次利用清朝势力扫除政敌以求掌权。袁世凯在其中出力甚大,其精兵为亲日一派所惧。

至甲午战争(韩国称:清日战争)日本战胜中国之后,遭亲日开化派夺权而失势之闵妃欲转与俄罗斯合作对抗日本,因而引发1895年乙未年(高宗三十二年,光绪二十一年)10月8日的“乙未事变”,日本公使三浦梧楼领日本浪人及乱军入侵景福宫,于玉壶楼弑杀闵妃,并焚毁其遗体,并胁令高宗废她为庶人,直至两年后1897年,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自行称帝,才将闵妃复位并追谥为明成太皇后,并厚葬于南杨州市金谷洞的洪陵。\

只是当时兵荒马乱,闵妃遗体被乱军侮辱后焚毁,分尸,泡入水池。平定之后,已经找不到遗体,只得寻找生前衣冠,以衣冠冢入葬。

而事变当时,闵妃遗体,则由亲近女官以及部分死忠军官冒死收殓,在甲午战争“罪魁祸首”袁世凯留朝鲜线人的帮助下,近百人趁乱奔过鸭绿江,准备投靠袁世凯,路上却听说他停职待勘——给双规了。\于是只好在天京市外围的老爷庙山里等待消息。

甲午战后,日方压力甚大,要求清政府严惩罪魁祸首袁世凯,因为他镇压东学党,镇压亲日的开化派,对朝鲜国王傲慢无礼,直接引发甲午战争。清政府满肚子火气,表面上点头哈腰,背后咬牙切齿。年轻气盛的光绪对委曲求全的李鸿章大为不满,加上两江总督,湘军头领刘坤力保袁世凯,说此人乃国之柱石,社稷干城,袁世凯终于得保,而且还被任命为类似预备役部队最高负责将领,在天津小站开始操练新军。\

闵妃亲随在天京近郊老爷庙附近等候消息不久,袁世凯便已复职,知道这政治砝码还在山里等待,当即飞骑告知,命诸人就地掩埋闵妃遗体,随后去天津投军。诸人痛哭之后,在信使的督促下,连夜筑造墓室,将闵妃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皇后草草入殓,随后离开。

这段历史曲折甚多,明成皇后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可是力抗日本,最终被杀,却让她成了朝鲜抵抗运动的偶像。\

马非等也猜不到全部,但是事情明摆着,闵妃遗骨尚在,墓室宛然,记录清楚,看来此事并非捕风捉影。等韩大庚慢慢把目光看向朝鲜警卫,也跟着看过去。

李秀壮涨红了脸,结结巴巴说了一番朝鲜话,韩大庚越听眉毛越皱。“怎么回事?”马非问道。

“妈了个把子,他说,他们的共和国是不会接受这种事情的,他们的军队和百姓,只有最伟大的太阳一个人要信仰。这不是跟文革一个调调么?”

马非笑了笑:“人家自然有人家的道理,你不能强迫他们找祖宗。可是,还有人巴不得找祖宗呢。”

“你是说”

“是啊,”马非鼓励着韩大庚僵化的头脑:“韩国人现在经济发展不错,一定会忙着整这些。知道这个消息,恐怕会在这里弄个遗址博物馆什么的吧?到时候,还担心不扔点钱?另外,韩国人指不定又会说,辽东省历史上就是韩国领土呢。因为他们的伟大女性明成皇后就葬在这里啊。”

“我日他个祖宗吊毛蒜!”韩大庚暴走:“他们敢!”

马非开导着:“适当的意淫还是能促进经济的。只要他们肯拿钱。”

“对,掏钱才是硬道理!”韩大庚终于开窍。

lor:#f00rrline;}<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