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折磨乙方的甲方(1 / 2)

 莫余所想的傻瓜式操作仪器坏了没处修,在圆筒面前显然是无端猜测——其他测试房的哥们都已经测完了,这玩意皮实耐用,除非使用者一定要逆说明书和使用方式而行,强行对圆筒进行一系列破坏结构的操作,不然这玩意想坏都难。

再加上这东西又不是限定一人只能带一台的宝贝,只要厂家产能够,原料不断供,可劲生产下,设备数量可没有绝对的缺口。到时候航天器上载一点,不说人人都有两三台圆柱备用吧,起码一个组里能有两三台备用,这就够了。

白瑞树既然试过圆筒的用法,兴致也恢复常态,便收拾停当,回到办公室,与人商议这类仪器应该有个怎样的叫名——学名那是研发者还有其他人的事情,他们是拿这东西干活的,不必拘泥于学名。如果称呼圆筒为“扫帚”也能增进大家对设备的了解,帮助工作,那这玩意就该叫名“扫帚”。

一群人商议片刻,诸如以形取名的“圆筒”、以功能取名的“分类机”、以形色取名的“银筒”,总之一时间纷扰非常,最终还是没拿定主意,暂且用“分类机”作为代称,给军官士兵安排训练。

由于分类机只是刚刚投产,军工厂家也不过是刚送来一批样机,拿大量实机给军官士兵安排训练,大抵有点物理上不能支持。

要想训练,事情还得落到虚拟推演里。

李丹成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似乎是预料到了。她不仅在厂家和后勤之间牵头提供了样机和说明书,同时也远程指挥在第一宇宙军军事基地内驻留的下属,在虚拟推演馆对分类机的使用方式做了虚拟情景。

白瑞树找工程方面沟通的时候,被李丹成如此配合的工作态度稍稍惊吓到了。

……

分类机在因地制宜方面优势杰出,稍微有一点见识的人都能看出,以这样的傻瓜式设备作为随地检验自然材料的保障,能对临时工程提供多大的帮助。

这也免去了后勤在登月前期物资极其不充足的阶段还要调拨大量容量提供建筑材料运载的压力,就开源节流而言,既是开源也是节流。如果不是临时处理的没有精炼过的自然材料没法满足非临时工程的材料需求,这玩意甚至能取正规建材的生态位而代之。

好在李丹成搞出的东西终究没有那么逆天,没有凭一己之力把当前的建材市场打得洗牌。分类机虽然好用,但其功能决定了最适合它发挥能力的环境必须是运输严重受限,不能从后方大生产循环中获得充足补给的环境。而一般的工程环境,在蛮荒母星压根不会受这等限制,在深渊母星受到的运输限制也有限,只有登月这种开拓性的工作,才有分类机占据生态位的空间。

而当分类机在虚拟推演剧本中模拟配合作战的反馈出来后,白瑞树更能感受到,这东西并不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