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对奏(2 / 2)

乱世权臣 苍蝇尾巴 0 字 12个月前

然后有人说起了西边秦国的大兵压境,是战还是和的问题。引发了朝臣的争论,兵部几位大佬当廷辩难,从军力到军心到粮草,从国内到国外到天下,面红耳赤,几乎当朝挥拳相向。

随后又有人说到了南宋使臣进京一事,欲要当堂理出个对策来,又是一番龙.虎斗。

最后说到了讲武堂,不过这次只是一语带过。

晋帝很少说话,只是在辩论、争吵达到顶峰的时候才会出面说话,将话题结束,顺便开启下一个话题。

朝会结束之后,晋帝照例留下了一些大臣,然后御书房议事。

礼部尚书郑克明说道:“陛下,根据最近的消息,山东道与山西道的民乱波及甚广,已经引起了骚乱,臣以为,此事需得尽快处理,否则一旦拖延下去,成了顽疾,我大晋便是内外交困。诚如御史台所言,山东道乃是我大晋鱼盐产地,山西道乃是铜铁重地,皆不可有半点闪失。所以臣斗胆,建议可由地方世族出兵,进山剿匪。”

晋帝说道:“如何剿法?钱粮出自何处?军力怎么分配?”

郑克明显然早有准备,起身说道:“钱粮可由朝廷出一部分,地方世族自费一部分。朝廷的一部分,来得及的可以先发,来不及的,可以在平乱之后以奖励的方式发下。至于军力,山西道汾州湘军尚有万余,配合地方武装,臣预计能凑出两万余人。这两万人,可由朝廷任命大将,以地方世族为偏将,利用地形、粮草、军士数量以及装备上的优势,一两个月,便可以平乱。至于山东道,则可以招募马匪为雇佣军,依照马匪的战力,问题也应当不大。”

晋帝点了点头,嘴上说道:“此法可行,问题是效果如何。我大晋如今国库空虚,一旦平乱,之后的嘉奖又该如何发放......”晋帝说的有些犹豫。

郑克明心中暗喜说道:“此事陛下不用担心。朝廷有困难,身为大晋的子民,郡望世族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再说了,家国本是一体,身被大晋福泽百年,享一方尊荣,就要尽到守一方平安的责任。”

“虽然如此,但是......”

“陛下,其实臣有一法可以解此难题。”

“哦?什么方法?”

郑克明笑道:“陛下不是准备推行讲武堂吗?臣斗胆建议,可先许诺参与平叛的世族,只要能平叛成功,就可以战功换取讲武堂名额,送家族子弟入京,成为天子门生。人生在世,不外乎留名青史光宗耀祖。陛下如能用此法,相信地方必然无不效死,争先杀贼,那区区民乱,癣疥之疾,又何足挂齿?”

晋帝皱了皱眉头。

“此事......稍后再议。”

顿了顿,晋帝继续说道:“南宋使节进京一事,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礼部尚书林灵思说道:“南宋使节进京,名义上说的是减少岁币,但实际上却是以国力孱弱为借口,借机削弱我大晋对他的控制。虽说南宋今年灾祸不断,情有可原,往年也有先例,但如今我大晋也是艰难,此时正需要这比岁币。况且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南宋此时要商谈,乃是看准了我大晋身陷囹圄,伺机趁火打劫的。是以,臣以为,断不能在此时答应减少岁币,否则便是示敌以弱,会极大地降低威望。此事当缓,当拖,待得我大晋解决了西秦以及民乱之后,再作商议。若是南宋不满,淮扬道的淮军,正可以出动。”

晋帝笑了笑:“林卿此议甚得我心。比之适才朝堂上的有些话,要有道理的多了。什么先答应南宋的要求以安其心,务求南方稳定的,什么直接出兵,国书训斥的,都是荒唐言语!只一个拖字诀,便能解决了。必要的时候可令淮军渡江,向金陵施压,以此挫其锐气。不错不错......”

随后兵部右侍郎李未霆说道:“陛下,关于西线与西北的战事,臣以为,不外乎是两种情况。一者是平西北安秦国,一者是平西北战秦国。以臣之见,第一种情况乃是最为稳妥的,西北军对鲜卑贺楼部不成问题,如果能与秦国讲和,当是最好的结局了。”

刑部尚书高于涵说道:“讲和?怎么个**?秦人年年伺机发动战争,哪里是那么容易讲和的?这最好的结局,不过是李大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高尚书所言不假。”李未霆没有在乎高于涵的冷嘲暗讽,继续说道:“这第一种情况,自然是十分艰难的,那么与秦国开战,就是十之八.九的事情了。所以,如果一定要打,臣有三策。”

晋帝说道:“李卿说来听听。”

李未霆说道:“下策乃是主动出击,战于国门之外。中策乃是后撤,引秦军渡河,使其背水而战。上策,乃是坚守,依托黄河工事,坚守不出,耗费秦**力,待得我大晋国内事毕,便能一心对敌,秦人占不到便宜,自然退兵。”

谢裳想了想说道:“上策虽然被动,却是最为稳妥的方法。中策虽然最为合理,但是容易提升战争等级,一旦打胜了,战事反倒胶着,秦人必然举国来攻,成两国国战,与我晋国大不利。下策虽然能振奋士气,却非长久之计。陛下,臣以为,李大人上策甚好。”

(ps:我果然是慢热的......前.戏好长......还有,这一章违禁词真多......晚上还有一章。)<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